广东、贵州总结以往的扶贫协作经验,立足新发展阶段,不断探索创新,致力打造东西部协作新样本。
“四加”融合产业合作探新路
粤黔两省围绕“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广东市场+贵州产品”“广东总部+贵州基地”“广东研发+贵州制造”,深化紧密型协作,实现产业深度融合。采取“双向清单”对接、宣传平台推介、“贵人服务”招商、园区共建营商、政策扶持助企等五大举措,推动产业转移和粤资投黔。
10月21日,“粤黔协作”生态养鱼鱼苗发放仪式在贵州省台江县排羊乡举行,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联合向当地农民赠送稻渔综合种养鲤鱼苗斤、水库增殖鳙鱼2万斤。
10月21日,“粤黔协作”生态养鱼鱼苗发放仪式在贵州省台江县排羊乡举行。
广州引导立邦集团在都匀建设新型建材项目,实现世界强企业入驻都匀经开区“零突破”;新三板挂牌企业广东铭丰包装投资4.2亿元在毕节建设创意包装产业园;超盈集团在毕节3个县(区)分别投资建设纺织服装基地,已到位投资3.13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人。东莞帮助铜仁引进嘉尚新能源集团,建设年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助力其做强以锂电池新材料为主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
各协作市共开设个贵州农特产品“消费帮扶馆”,组织贵州多家企业参加广交会、东西部协作茶文化节、第一届乡村振兴名品(广州)博览会等大型展会,组织98场消费专场等活动,全力助推“黔货入粤”。引导79家关联度较高企业落地共建粤黔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制造基地、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基地。如广药、温氏、海大、天农、珠海农控等在贵州投资建设农产品产供基地。
“四项工程”劳务协作创品牌
“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乡村工匠”等“四项工程”,是近年来广东加强职业培训、助力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探索。在粤黔新一轮协作工作中,这“四项工程”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年,共协作举办相关培训班期,培训学员1.4万多人,共开办各种“冠名班”“定向班”“订单班”81个,招收学生人。广州、佛山、惠州等市组织技工学校烹饪教学团队赴贵州合作举办“粤菜师傅”培训班,建立“粤菜师傅”创业示范点、“研修工作站”,帮助学员开办“农家乐”,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中山市小榄组团赴六盘水盘州市举办为期30天的“年东西部协作‘粤菜师傅’培训班”。
为“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广州帮助化屋村培训“绣娘”和“黄粑师傅”,并投入多万元协作资金帮助“化屋苗绣”车间发展壮大,投入万元协作资金帮助“黔西黄粑”扩大产能,投入万协作资金在黔南开办“苗绣”“水族马尾绣”“牙舟陶器”“苗族银饰锻制”等四项非遗传承人培训项目。
“四类帮扶”人才支援见实效
在结对帮扶、组团帮扶的基础上,广东持续推进人才支援方式向“兵团”帮扶、“集团”帮扶拓展,充分发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带动作用,助力提升协作地区公共服务水平。
目前,广东共安排所学校、所医院对贵州所学校、所医院开展结对帮扶。组建专家团队对71所学校、60医院进行组团帮扶。
佛山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顺德区第一中学各派出两个17人“专家兵团”,采取“校长+管理团队+学科教师”的模式,分别整体帮扶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台江县民族中学,优势资源和优势力量集成输出,软硬件和特色项目集成打造。
广州妇儿医疗中心向毕节妇幼保健院、黔南妇幼保健院分别派出13人、11人的帮扶专家团,开展“5+2”特色帮扶,医院的医疗水平。
广州市广大附属实验学校与黔南州独山县政府联合成立“广附教育集团”,管理的四所学校成绩均实现快速发展,其中独山三中年中考综合成绩实现黔南“七连冠”。
广东圣大医生集团发挥自身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优势,医院为基点,帮助搭建覆盖市县乡三级共家医疗机构的远程会诊平台,全面提升当地救治能力,累计免费出具上传心电图诊断报告超31万份,共收治患者余例。
今年以来,广东援派医生共开展培训多次,培训5.63万人,服务患者12.27万人次,开展手术多台次,双方共开展远程医疗多次。
四措并举“一县一园”作示范
广东将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经验复制到粤黔协作工作中,通过成立产业联盟、协商政策安排、完善运作机制、延伸产业链条,助力贵州建设“一县一园”,共建农业产业园60个。
今年5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指导、推动成立粤桂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联盟,7月成立产业园联盟贵州分部,共享多家企业资源。
两省还签订《粤黔协作共建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统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根据不同条件,采取合作新建或依托现有园区助力提质增效等方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一二三产融合。
广州江楠集团在毕节威宁打造集农产品育苗、种植、分拣包装、仓储物流等一体化、科技化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珠海市安排万元支持正安吉他文化产业园建设;佛山市投入万元帮助黔东南麻江县建设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山市与六盘水共同打造3个农业产业园,带动“凉都三宝”扩大产能,建成猕猴桃“吨产园”1万亩、刺梨“千斤园”10万亩、茶叶“万元田”1万亩……产业帮扶取得了显著成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盛道利
通讯员万青
编辑刘诗雅徐微微
编审闵捷杨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