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记者从黔南州年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暨“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黔南”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获悉,黔南州农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谋篇布局统筹推动产业发展。结合黔南州产业发展优势及生产实际,根据全州 37 个特色田园乡村(其中 5 个为省级试点),结合试点地理位置、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指导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定产业、定目标、定措施。

目前,通过大力发展百香果、蜂糖李、麒麟西瓜等精品水果,已经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建成连栋温室大棚 平方米、葡萄避雨大棚  平方米、精品葡萄种植示范棚 平方米。

因地制宜指导选准产业路径。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地理区位条件,指导县级做好试点村产业发展规划。严格编制流程,组织农业技术副高级以上专家,针对 37 个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产业选择、发展路径、生产条件等方面进行深入审查,重点对生产技术要求、品种选择进行严格把关,做好各试点村的精准分析研判工作,选准特色产业。

主动靠前高位强化技术支撑。在每个试点村明确一名产业导师的基础上,依托创业创新“揭榜挂帅”、基础性服务行动,组织全州  名农技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种养基地,选定了  多个基础示范基地和  个“揭榜挂帅”实施基地,重 点向 37 个示范点倾斜,主动靠前开展技术服务指导。粮油、生猪、牛羊、家禽、疫控、渔业、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10 个技术专家服务团根据试点村产业需求,针对性到村、到基地、到地块开展技术服务。

整合资源持续加大产业投入。人才资源方面,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致富带头人等以股民的身份到村到合作社学习培训、熟悉工作、参与管理。

完善利益联接共享产业效益。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引进外商、产业资金入股龙头企业等方式,增加当地群众务工就业机会,实现家门口就业,不断提高群众收入,提升群众幸福感。

切实落实包干指导责任。认真落实包干指导罗甸县床井村和麻怀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责任,制定《包干指导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按照“集中政策、集聚资源、集成要素”的原则,明确特色产业发展、人才技术支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深化农村改革、加强乡村治理等六项重点工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维维

编辑杨鸿新

二审莫宇

三审张发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6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