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认真真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无医院的嘱托,医院和独山人民的期待,那段交织着喜悦、感谢、感动、牵挂的日子,必将成为我一生难忘的记忆。”医院帮扶专家苏达永感慨说。

“既然来了,我们就要倾尽所有,把自己奉献到极致,努力尽可能多做一些,希望这里前进的路上有我们的足迹,并且越来越好!”帮扶专家周金凤初到时独山这样说。

这一句句铿锵话语,是医院医院的许诺,也是众多医院专家的帮扶初衷!

闻风而动 吹响扶贫号角

乘着东西部协作战略的东风,年12月6日,医院医院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对口帮扶协议,正式“联姻”。

随着协议的签订,医院精锐尽出。27名医疗专家,个日夜,他们跨越山海、分批入黔,组成强大的健康扶贫大军,用心用情、倾囊相授,把优质的医疗资源送到独山这片热土上。

医院,医院积极响应“东西部帮扶协作战略”要求,竭尽所能,通过“组团式”“跟学班”“请进来”“走出去”结成“师徒”等形式进行“传、帮、带”,把“输血式”帮扶转变为“造血式”帮扶,为独山培养了一支又一支优秀的医疗团队。

同时,以人才、技术、5+2重点专科建设等为核心,医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特色专科建设、医护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作出积极贡献,以责任担当的精神和医者仁爱的光芒,为独山医疗事业发展和健康扶贫之路写下了感人的诗篇。

技术帮扶 提升能力建设

医院根据独山实际,从“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出发,通过前期的把脉问诊,先后派出骨科、ICU重症医学、儿科等领域专家入驻。

在广州专家的帮助下,医院先后完医院首例新技术,填补了独山县多项技术空白,提高了当地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重症诊疗能力。其中,首例使用PS联合无创呼吸机救治成功的胎龄28周、出生体重1.1kg极低出生体重儿,更医院成功救治胎龄最小、出生体重最低的早产儿。截止年11月,医院独立采用PS联合无创呼吸机成功救治5例28周-33周的早产儿。

此外,为强化帮扶成效,医院再加砝码,通过“5+2”模式开展组团帮扶,健全专科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规范各专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疗行为,培养有稳定实力的专科队伍,并根据各专科特点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

在医院的倾力帮扶下,医院各科室业务能力显著提升。

针对儿科(新生儿科),掌握了川崎病诊疗技术,开展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无创呼吸机使用技术,提高早产儿救治能力;针对产科,规范对各种高危孕产妇妊娠及分娩并发症的诊疗、剖宫产手术及高危妊娠诊断和处理,开展无痛分娩技术及各类助产技术;针对骨科,开展四肢骨折钢板内固定术、膝关节镜手术、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新技术;先后建成新生儿护理门诊、妊娠期糖尿病专科门诊;完成耳鼻喉科独立成科;举办黔南州医学会产科麻醉暨分娩镇痛培训会,帮助医院获国家卫健委授予全国第医院……医院各科室从医疗技术到规范化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搭建桥梁 打造优秀团队

医院以东西部协作为抓手,充分发挥自身桥梁作用,帮助医院共派出45名骨干先后到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培养业务技术骨干,为医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医疗队伍,医院专科建设和能力提升增添一大助力。

此外,医院组成援黔医疗卫生帮扶讲师团对独山县实施帮扶工作。先后共派出3个批共6名专家走进医院医院做专题讲座,医院开展教学查房,针对特殊病例进行现场指导。

在广州黄埔区卫健局的大力支持下,还通过远程诊疗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使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除了医院外,还将这份“红利”辐射到独医院、一家公共卫生机构和八个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不断地提高独山县医疗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

三年来,医院在医院的倾情帮扶下,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期间共收到患者及家属赠送锦旗和感谢信共计面/封,年医院顺利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评审并挂牌;年医院PCCM规范建设顺利通过国家级线上评审。一项项丰硕成果,是专家们帮扶成效最有力的见证,他们用实际行动向东西部协作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抢救新生儿

为乡镇卫生院做慢病培训

援黔帮扶专家传递新技术

走村入户义诊

义诊现场

专家做急救知识培训

专家从旁指导

独山县融媒体中心通讯员毛红丹

编辑韦万利

编审张明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