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记者从黔南州水果专班获悉,年黔南州完成种植面积.34万亩,投产果园面积万亩、产量万吨、产值80亿元,分别完成目标任务数的.3%、.27%、.31%,同比增6.32%、15.88%、17.63%。全年总销售量.3万吨,其中省内销售73.4万吨、省外销售48.9万吨。全州共有水果种植规模亩以上经营主体(企业、合作社)个,带动10.32万户农户种植,户均增收元。其中,产业覆盖脱贫人口9.万人、实现年人均增收元以上,水果产业已经成为黔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撑。
产业发展助农增收。
近年来,黔南州水果产业以“稳面积、提质量、树品牌、增效益”为目标,聚焦火龙果、柑橘(脐橙、蜜柚)、葡萄、梨、地方名李等优势单品,全力抓好果园提质增效、果品分级包装、经营主体培育、区域公共品牌打造、产销衔接等重点工作,推动水果产业从传统粗放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种植转变,水果产业实现提质增效。
果农在罗甸县六一村火龙果种植基地分拣火龙果。
强化技术服务,推动产业发展。黔南州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到黔南州问诊把脉,促进水果产业发展;并采取州县联动、县级自主组织等方式,做好水果产业技术指导服务;通过州级专家揭榜挂帅、基础性服务为契机,帮助经营主体搞好服务工作。
黔南州种植业中心王仁忠主任(右3)现场示范滴灌技术。
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吴亚维教授(右3)在长顺苹果园现场指导。
推广试验示范,筛选优良品种。协调省级科研单位与基地合作,共建示范项目。如省科技厅、省农科院与罗甸县理有李农业科技发展服务有限公司建立贵州蜂糖李优质高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投资资金万元,用于蜂糖李种质资源开发、优质高产技术探索、减灾防灾技术研究等;州县联合做好试验示范。分别在三都县开展以葡萄、平塘县以桃、荔波县以枇杷等为主的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共引进新品种27个;其中,荔波开展的枇杷果园提质增效试验经过现场测产,平均综合亩产量公斤,按照当前市场价12元/公斤、商品果率90%计算,亩产值可达元。
黔南州统计局专家(左1)现场测产。
培强经营主体,做好示范表率。扶持培育一批本土水果生产经营主体。在基地建设、市场开拓、品牌创建和融资保险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地初加工、全程冷链物流、精深加工建设,创新业态促融合,多元发展推动果业升级转型。目前,罗甸、荔波、长顺、平塘、贵定、三都等地因地制宜选择了1-2家经营主体进行扶持,并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在生产、销售方面给予倾斜。如贵定县整合资金万元,打造盘江地方名李标准化、现代化示范基地面积亩,并辐射带动全县5.36万亩酥李发展,预计产量同比提高15%以上。充分指导经营主体发挥带头作用。如罗甸县理有李农业科技展有限公司,成立于年,目前规模亩,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入股分红”的模式,带动罗悃、逢亭等地农户人,人均年收入高达10元以上。
蓬勃发展中的罗甸县布乃村火龙果种植基地。
创建宣传品牌,促进水果销售。深入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发展战略。积极引导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制订品牌创建规划。鼓励和帮助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以品牌为纽带,打破地区、企业和所有制界线,对资产、生产要素进行兼并整合;打造“绿博黔南+”区域公共品牌。逐步建立“统一标准、统一商标,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拳头品牌,通过举办、参加各种层次的水果产销推介会、农博会、产销渠道构建培训会等节会活动,以及通过网上门店、网红直播带货等线上宣传,提高全州水果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指导县(市)举办火龙果、桃、梨现场品鉴会等,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如7月份在罗甸举办的水果采摘节,通过网红直播现场宣传“罗甸·蜂糖李”,订单均价45元/公斤、订单量达公斤,有效地推动了蜂糖李销售。
三都九阡镇水昔村九阡李分拣包装。
目前,罗甸火龙果、三都水晶葡萄、荔波蜜柚、福泉金谷福梨等连片种植规模全省第一,培育了罗甸火龙果、罗甸脐橙、贵定酥李、福泉金谷福梨、荔波红心蜜柚、三都水晶葡萄、长顺高钙苹果等区域特色品牌,打造了福泉金谷春雪、贵定金海雪山、长顺凤凰坝等一批集赏花、品果、采摘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胜地。
通讯员刘胜兵
编辑唐怒娇
二审游正兰
三审方春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