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记者王静怡)“参与脱贫攻坚的时间有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7月1日,贵阳市年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召开,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牛毓茜作为代表在会上发言。
多个日夜,她扎根于黔南州长顺县,组织开展学科建设、健康宣教、义诊及送医上门等活动,切实帮助当地医疗队伍提高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满足当地群众的就医需求。
扎根帮扶下决心
牛毓茜医院呼吸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年8月,医院党委选派她挂职任黔南州长顺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长医院副院长。
牛毓茜在全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
牛毓茜清楚的记得,在她初到长顺的第4天,医院就接诊了一名因高坠伤导致重型颅脑损伤、肺损伤的患者,需立即进行插管、开颅手术,可当地的医疗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短缺,当地医生抢救急、危重症病人能力弱,无法开展此类手术。可对于生命垂危的重度患者,转院又将承担极大风险,牛毓茜便与开展挂职帮扶的同事们迅速组成医疗小组,通过神经内科专家近4个小时的努力,成功实施长顺县医疗史上第一台重型颅脑损伤双侧开颅手术。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牛毓茜说道,县医院在脱贫攻坚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担负着保障基层群众生命健康的职责,如果相关技术条件上不去,就很难履行自己的使命。于是牛毓茜下定决心,要扎根在脱贫攻坚最前线,尽她所能让医疗扶贫从“授之以鱼”蜕变为“授之以渔”。
精准帮扶有对策
年3月,医院改革,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医院资源,挂牌成立长医院。
牛毓茜在工作中
“找到问题所在,就要对症下药。”到任后的一个月里,医院全部临床及医技科室,医院全部死亡病例和相关数据,汇总分析后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同时在市二医支持下,医院学科优势组建帮扶专家团队,医院建立起神经内、外科,并于今年1月开科。开科以来,神经内科累计收治住院病人余位,神经外科共收治住院病人余位,开展颅脑手术41台,两个科室门诊就诊患者达0余人次。市二医神经内科孙萍博士大力支持了此次科室建设,她还将自己的博士工医院,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专业学科建设不强的问题。
医院危重病人急救能力较弱的情况,牛毓茜着手组建急救医疗小组,即“院内”,对重症医学科、急诊科、麻醉科的全体医护人员重点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培训,做到人人过关,任意医护均能高效配合完成抢救任务。
医院抢救危重患者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受到老百姓们的一致好评。现在长顺县的许多脑科病人不用出县就能得到优质的治疗,也有效减少该类患者县外流失问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有限医保资金的支付压力。
人才帮扶助提高
“我希望能留下些东西,所以此次医疗扶贫的重点工作内容,不仅是手术、日常救治,更是要将培训作为突破点,提升当地医疗队伍水平。”
牛毓茜到贫困户家中出诊
牛毓茜表示,针对现有人力资源严重的短板问题,她针对性地制定了院内技能及理论培训的教学方案,建立起《院内学分制》,并推行“青年医师大讲堂”活动,通过查漏补缺扭转学风,“以教促学,有一桶水才能分出一碗水”,帮助当地医护人员提升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的通过率,还为长医院储备医疗力量。
此外,她协调市二医党委,将市二医作为长顺县医疗服务的进修基地,定期选派当地医务人员组团进修学习,与中华医学会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签署帮扶协议,邀请国内急诊大咖到长顺县进行义诊、授课,截至目前已培训余人次。
年5月,在医院和长顺县领导班子的支持与牛毓茜所在帮扶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医院顺利通过综合改革,通过这次改革,长顺县也成为贵州省唯一一家荣获国务院办公医院。
编辑:李曜
编审:陈李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