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炎医院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296744.html

新闻提示:   “贵州石漠化治理卓有成效,值得借鉴!”   “用刺梨来治理石漠化,既保持了水土,又发展起了富民产业,很好!”   “基地附近就是加工厂,刺梨身价翻几番,不错!”     ……

5月30日下午,在黔南州举行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上,参会代表在贵定县和龙里县参观了黔南州刺梨产业后,了解到曾经石漠化严重的“石旮旯”竟然开出了“致富花”后,纷纷“花式点赞”黔南石漠化治理“点石成金”。   本期区域周刊详解黔南如何控制有“地球癌症”之称的石漠化。     5月30日,贵州省黔南县沿山镇大坳刺梨种植基地里,成片的刺梨上还点缀着零星的刺梨花。记者跟随参加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的代表们走进基地一看,刺梨枝条上已经挂满了一个个长满细刺的拇指大小的绿色刺梨果。

“刺梨具有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生长快的特点,耐瘠薄、耐旱,是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的首选树种。”现场讲解员贵定县副县长张红灵向代表们介绍刺梨。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刺毛毛的果子。没想到它治理石漠化的成效这么明显!”在一株刺梨树前,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规计处处长易越涛说一边拿出手机拍照,一边笑着说。

的确,如何让占全省石漠化片区土地面积的28%,境内国土面积94%的贫困的石漠化片区披上绿装,甚至脱贫致富?黔南州做了大量的努力。   黔南州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站长欧国腾告诉记者:“我们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四个二’。”   补齐“两大短板”夯实石漠化片区脱贫攻坚基础   石漠化地区石多地少、地形破碎、山高水低、人居分散,因此,石漠化经常和贫困相伴而生。居住在石漠化地区的群众,要想拔掉“穷根子”,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黔南州以发展需求为重点,优先补齐关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为片区区城发展与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支撑。   6月2日,在罗甸县罗悃镇沟亭社区村,干净整洁的通组路上,一辆辆货车拉着村民养的生态鸡,发往山外。   “现在路好了,运输很方便,硬化路就在养殖场门口,装车上硬化路就直接上高速了,很方便,我养的鸡都能‘飞’到重庆去了。”村民罗德飞笑着告诉记者。   方便的交通,得益于黔南州对基础设施建设的   解决了路的问题,黔南州还积极解决“水”的问题。据悉,黔南州坚持大中小微并进、蓄引提结合、建管护并举,累计建成中小型水库座,发展耕地灌溉面积万亩,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处,人均可调控水资源量达立方米,有效破解工程性缺水问题。数据显示,今年6月底前,黔南州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间题将得到全面解决。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以上,30户以上自然村寨4G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   写好“两篇文章”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难题   5月30日下午,阳光正好。龙里县冠山街道奋进社区,63岁的移民罗顺秀和韦进文正在干净美丽的小区里遛弯。   去年从龙里县醒狮镇凉水村搬来小区之后,老人说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以前住在石山里头,种什么都长不好,生活都困难。现在,新家有微田园可以种,还能在附近找工作,日子可是比以前好过多了。”   诚如罗顺秀所言,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生存环境恶劣地区极度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   自年12月启动以来,黔南州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地”,围绕“搬迁谁、搬到哪、怎么建、搬后怎么办”四个核心环节,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兵力坚决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全力做好搬迁入住“前半篇”文章和后续服务“后半篇”文章。   全力做好搬迁入住“前半篇”文章。该州按照“六个坚持”的总体部署,严格落实“不通就搬、不搬就通”的要求,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双S0”贫困村寨(50户以上、贫困发生率50%以上)实施整体搬迁。“十三五”期间,全州计划搬迁24.73万人(其中贫困人ロ19.45万人),目前已搬迁入住20.2万人,今年6月底前将全部完成搬迁入住;加上前期实施的水库移民3.79万人、扶贫生态移民6.83万人,全州将有近35万群众从偏僻山沟搬进城镇,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   切实做好后续服务“后篇”文章。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为此,黔南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后续扶持,着力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目前,围绕移民社区建立各类党组织余个,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筹集资金配建一批学校和医疗服务场所,基本实现就近就地入学就医;积极实施就业工程,有劳动力的家庭户均就业2人以上,“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建成社区服务中心77个,设置服务窗口个,让搬迁群众办事不出社区,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   实施“两场革命”増强石漠化片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筑牢物质基础,也要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黔南州从物质和思想两个层面,统筹推进农村产业和思想观念两场革命。   走进长顺县江楠蔬菜基地,放眼望去,一大片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铺满田间地头,多名村民正在基地里锄草、浇水。   正在干活的58岁的秦德美告诉记者:“我在这里做零工一天块钱,既贴了补家用,也让自己生活更充实。”   在黔南,不少生活在石漠化地区的群众,通过农村产业革命,过上了在家门务工挣钱的好日子。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黔南州立足山地农业特色,深入实施农村产业革命,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面推行产业选择、农民培训、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八要素”,大幅減少玉米等低效作物种植,大力发展茶叶、蔬果、刺梨、中药材、生态畜牧等优勢富民产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増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増加到年的元,年均増长%;农业増加值从年的88亿元增加到年的亿元,年均增长7.3%。   同时,黔南州大力推进思想观念革命激发干部群众内生动力。该州一方面在干部中推行转变作风革命,积极推行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千部培训、监督检査、迫责问责“五步工作法”,创新推进开展一轮全面系统筛査、绘制一张农村人口基数底图、组建一批脱贫攻坚专班、组织一场扶贫干部大培训、完善一个保障精准的组织体系“七个一”工作模式,增强干部队伍的执行力、落实力。另一方面,深入开展“志智双扶感思奋进”思想扶贫,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激发自主脱贫的志气,将党恩教育、富而思源的理念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中,贫困群众实现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涌现了“背篼干部”“当代女愚公”等一批脱贫攻坚精神楷模。   做好“两种算法”绘就石漠化片区脱贫攻坚生态底色   作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黔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好“加减法”,算好生态长远账,全面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建设任务,筑牢“两江”上游的绿色屏障。   做好生态建设的“加法”。黔南州先后实施绿色黔南建设年行动计划、美丽黔南林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持续推进森林保护“六个严禁”专项行动,强化重点生态区域管理,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累计减少石漠化面积平方公里,造林绿化万亩,森林抚育万亩,森林覆盖率从年的52.5%提高到年的超六成。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创新出台“派工单”管理制度,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通过水利部评估验收。   做好污染存量的“减法”。该州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固废、乡村整治5场标志性战役,强力推进10大污染源治理和10大行业治污减排“十工程”,认真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进磷化工企“以渣定产”,污染存量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高。年,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79%6;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81.9%,力争今年达到%。     数据显示,自年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启动实施以来,6年来,黔南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増长13.2%,经济总量在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从第9位上升至第5位,经济发展综合测评连续六年居贵州省第一方阵;累计减少贫困人口90.11万入,贫困发生率从年的29.47%降到年的4.65%,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6%。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梁晓琳

编辑严莉莉

编审施昱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4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