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贵州沃野,发挥“民”字优势,贵州民族大学始终将“学科谋篇”作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的重要战略,探索制定了重点学科群突进工程、学科金字塔工程、学科改革保障工程“三大建设工程”,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实施“重点学科群突进工程”。充分保障对在重点学科人才、平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确保“十四五”期间博士点申报成功;实施“学科金字塔工程”。打造“塔尖学科”“塔身学科”“塔基学科”,构建分层分类学科发展体系;启动“学科改革保障工程”。针对申博培育学科、各级一流学科实行“学科特区”制度,为重点建设学科开辟“绿色通道”。
贵州民族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学科办主任龚德全说:“学科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永恒主题,要将‘特色’二字放在首位,讲究错位差异化发展,而非打造全能冠军,才能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和智力优势,更好地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贵州民族大学年教学科研学科工作会现场
贵州民族大学的“王牌”学科有哪些?不得不说一说,民族学、社会学、法学和中国语言文学四个“金字招牌”。
社会学,引得名师贵州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学校社会学学科表现不俗,位列第28名。为进一步加强社会学学科建设,年1月17日,贵州民族大学引进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周怡、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周晓虹两位知名社会学学者,作为学校特聘教授,社会学学科发展再添强劲动力。
贵州民族大学校长王林为周晓虹教授颁发特聘教授证书
文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是特色。年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榜上有名,这是目前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唯一一个覆盖苗、布依、侗、彝、水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教学科研的本科专业。而这,也成为了学校文学学科建设另辟蹊径的方式之一。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原院长龙耀宏说:“我们正是通过对这些民族民间文化的盘点,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话语体系,形成与世界交流对话的话语权。”
民族学,深耕多彩贵州沃野。自建校之初就创设的民族学,是贵州省第一批重点学科。“民族学的课堂不在书斋里、不在教室里,而在多彩贵州山水田野间”是学校民族学与历史学院院长董强时常挂在嘴边的话。“田野调查”是民族学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每逢假期,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学生,都会在导师的带领下,扎根田间地头开展各类调研。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师生深入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展语言帮扶工作
董强认为,只有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让民族理论来源于民族实践又回到民族实践,才能培养出“出得来、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永久牌”人才。
法学,助力贵州经济腾飞。在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排名87名,进入行业前15%,学科建设发展迅速。问及秘籍,法学院原院长宋强说:“关键在于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结合,为法治贵州贡献出高校智慧。”
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承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年会“法官与生态文明”分论坛
承担贵州10余项大数据法治化领域研究课题、主持磋商全国首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案、连续三年选派了多名学生参与黔南州“”法律援助精准扶贫……近年来,学院积极发挥学科优势,投身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的法治建设之中。
龚德全表示,下一步,贵州民族大学将遵循各学科的发展规律和特征,在目标任务、经费结构、考核标准、职务晋升等方面对文学、法学、理学和工学门类学科采取相应的分类政策,实行分类指导,进一步推进学科与人才、团队、基地、项目的有效聚集和一体化,实现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的互动发展,提高学科建设的实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赖盈盈
编辑李娟
编审闵捷杨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