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支点城市目标,对标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我们要全力建设‘五个新独山’。”中国共产党独山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独山县委书记李景宽立足县情实际谋篇布局,字句铿锵绘就蓝图,敲响贵州南大门“十四五”的新的战鼓。
闻令而动,独山再起征程,全县上下凝心聚力迎难图新,以实干苦干的作风,开放进取的心态负重拼搏写新章,贵州最南端.2平方公里土地上,处处展露新的生机。
产业兴盛的富强新独山
3月气温渐暖,独山县影山镇、玉水镇、下司镇等地的茶山上纷纷冒出新绿,云山雾绕间,采茶群众唱起了山歌,歌颂一年的好收成。
近段时间以来,每天下午4点多,村里茶青交易市场的热闹让影山镇翁台村村支书蒙文高颇为自豪,每天茶青交易量千克以上,日交易额超50万元,卖出去的是翁台种出的好茶,鼓足的是全村村民的腰包。
“随着交通的改善和产业走向规模种植,规范交易,茶产业已经成为我们村群众的主要增收渠道。”翁台村村支书蒙文高说,翁台村现有茶园余亩,丰产茶园多亩,户均17亩,人均4亩,主要品种为安吉白茶、黄金茶、福云六号大白茶等,实现茶产业全覆盖,村民年人均纯收入1.4万元以上,茶叶收入占73%以上。
近年来,独山县依托自身资源禀赋,聚焦产业发展要素,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大力调减低效农作物,动员群众参与、发展茶叶种植,因势利导把茶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来发展,独山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3.6万亩,投产茶园11.2万亩,茶叶产量吨,实现产值2.58亿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三月的独山大地,与茶山一样热闹的,还有工业企业车间里的机器轰鸣之声。
走在独山经济开发区,各种先进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生态特色食品、健康医药产业和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60多家规模工业企业坐落其间,企业间互为配套,呈现链条化、配套化、集群化发展格局。
这些企业中,既有贵州标准电机有限公司这样深耕独山十余年,综合实力为同类企业世界前三强的老企业;也有中科电力这样入驻仅半年时间就将投产的电力装备制造行业巨头。
“我们先后在贵州多地进行了考察,最终选择了落户独山,5月份洽谈,7月份签约,8月份就进场启动建设,进度非常快。”贵州众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科电力装备集团独山项目)总经理步震说,独山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基础成型,厂房资源丰富,特别是当地各级各部门保姆式的“贵人服务”,为企业打下了“强心针”。以情招商,引入核心企业、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产业示范带动效应;以商招商,实现产业上下游配套,建立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化发展,是独山工业崛起的内在逻辑。
年前三季度,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78亿元,同比增长21.95%;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独山获批建设贵州南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工业产业影响力持续扩大,聚集效应加速释放,扎实的产业基础,为延长产业链和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基础。
省委省政府将独山经济开发区和麻尾工业园区纳入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并作为全省50个综合产值百亿级园区进行培育;黔南州委、州政府将贵州南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写入州十二次党代会和州十五届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未来五年重点工作推动落实……佳讯频传,为独山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独山积极作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紧紧抓住企业、项目的总量和质量两端发力,聚焦产业招商、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细化措施,攻坚突破,科学谋划,多点发力,高位推动“四个轮子一起转”;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推进贵州南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紧张有序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用好用活政策红利,切实转换为推动独山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全力推动工业大突破的同时,独山统筹推动城镇大提升、农业大发展、旅游大提质,用产业布局的“大手笔”,推动产业兴盛的富强新独山跨步走来。
开放创新的活力新独山
深化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地处黔桂两省交界处的独山,是贵州进入两广的重要通道,一直以来,该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年,县域11家企业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
走进独山轴承产业园,一条条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往来忙碌,一箱箱产品乘着快车发往世界各地……经过多年发展,独山轴承产业园已成为贵州乃至整个西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最齐全、企业数量最多的小微轴承生产基地,落户轴承及配套企业25家,建成各类轴承生产线余条,年产值近10亿元。
“我们公司的条生产线平均每天能生产万套产品,订单量每月爆满,产品供不应求。”贵州元诚实业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林伟说,自公司落户以来,独山从资金、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目前,作为贵州省民营轴承企业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多、配套最全、产量最大的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外贸型企业,公司产品早已远销中东、非洲、东南亚、韩国、印度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
为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汇聚发展动能,建设开放创新的“活力新独山”,独山着眼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
独山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挥改革“关键一招”重要作用,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国有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盘活优质资源,全面激发企业运营发展活力。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为产业发展、项目推进提供便捷通道。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持续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资金使用和建设实施管理,有效提升政府投资效率效益。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独山持续扩大开放,紧盯贵州开放门户城市、贵州南部物流中心和加工贸易区建设,发挥“贵州南大门”区位优势,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战略机遇,加快贵州香港(独山)合作园区、物流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深化区域合作,完善功能配套,畅通物流体系,深化加工贸易,释放发展活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借船出海、借力发展,加快融入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成为贵州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紧盯贵州南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独山强化产业招商,坚持项目为王。以“四化”为主攻方向,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围绕做强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年引进重点产业项目74个、优强企业30家,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持续做优“贵人服务”品牌,健全完善“四个一”项目服务机制,对招引企业开展“一条龙”服务,贵州星海制造有限公司落户独山,用时不到两个月实现投产。大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严格执行“营商环境十严禁”等相关制度,坚决整治损害营商环境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落户企业发展壮大,积蓄经济发展动能。
独山开放型经济产业体系快速形成,区域合作更加紧密,发展空间持续拓展,独山正在向贵州辐射大西南、融入粤港澳的“桥头堡”大步迈进。
生态宜居的文明新独山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8%,森林覆盖率预计达64%……一组组数据,是独山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硬指标”,生态宜居的文明新独山给群众带来的幸福感不止于此。
干净的串户路旁,不时点缀一两株绿植、鲜花;整洁的农家院里,妇女们有说有笑缝制棒球;编制竹器的老人仔细操刀,为竹斗笠准备着材料;院墙上,绘制的乡村振兴宣传画催人奋进……在独山县基长镇阳地村下塘流组寨子中,看到的是人勤、村美的美丽乡村风景画。
阳地村党总支书记陆安明说,这是该村“六在院坝”工作模式结出的累累硕果。
“在脱贫攻坚阶段,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形成建强堡垒在院坝、学法用法在院坝、纠纷调解在院坝、群众议事在院坝、‘学、比、晒、评’在院坝、脱贫致富在院坝的‘六在院坝’”工作机制,在乡村社会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中大显身手。”陆安明介绍说,进入新时期,他们持续深化“六在院坝”工作模式,院坝不仅是大家议事、决策的阵地,还是村民们增收的重要场所;同时,该村将“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模式与院坝议事相结合,发挥党小组、组管委和联户长作用,加强基层自治、法治、德治,在院坝化解矛盾纠纷,近年来调处纠纷50余起,实现“一般矛盾纠纷不出组、重大矛盾纠纷不出村”。
见微知著,独山始终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三网合一”“五推五强”为抓手,实现全县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乡风文明更加突显、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推动全县上下主旋律更加响亮、精气神更加充盈、正能量更加强劲、新风尚更加彰显,为独山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安全稳定的法治新独山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
“我们平时巡查的警用车辆搭载GPS系统,动态布控巡逻趋于、实时联动信息中心,并且会进行全天24小时的巡逻,方便群众求助、保障群众安全。”在独山街头的巡逻车上,公安警务辅助人员刘欢正与同事执勤。他告诉记者,独山通过“千里眼”“执行网”“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等智能科技监管互联互通,以数据信息共享为前提,逐步建立了具有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综治信息智能化平台,有效实现镇(街道)执法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监管,切实维护全县安全稳定。
阳地村“六在院坝”实现“一般矛盾纠纷不出组、重大矛盾纠纷不出村”;社区搭建说事、议事、调事平台,利用“枫桥经验”推动法治乡村建设……来自基层一线的探索实践,成为独山法治工作的生动缩影。
独山紧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市域特点、独山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为一体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铭刻在群众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一年来,该县累计调解纠纷案件起,调解成功起,调解成功率95.05%,涉及金额.06万元,兑现以奖代补资金9.65万元。
民生富足的幸福新独山
五年来,独山组织就业培训4.2万人次,发放创业贷款万元,新增公益性岗位个,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新(改)建学校19所、幼儿园35所,三中中考全州“七连冠”,高考本科上线率达65.65%;医院医院,医院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数据的背后,是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在独山县鄢家山社区的平方米新家里,韦相培坐在沙发上悠闲地看着电视,孩子在房间专心写作业,妻子在厨房里准备着丰盛晚餐,逐渐暗下的天色里,明亮的灯光“点亮”了韦相培一家幸福生活的美好场景。
年依托脱贫攻坚的惠民政策,韦相培搬到了鄢家山社区,搬到城里后,村里的干部时常到他家宣传扶贫政策、推荐就业岗位、创业渠道等,还通过政府直补了5头猪和只鸭苗,并鼓励他发展肉牛养殖,一家人逐渐过上了好生活。
“自从搬到鄢家山安置区,生活好了,事业顺了,我们一家终于在城里拥有了一个‘幸福窝’。”看着自己宽敞的新家,韦相培笑红了脸。
鄢家山安置区里,一户户像韦相培一样的人家都收获着幸福安居的生活。另一头,百泉镇尧梭安置区的就业帮扶车间里,“哒哒哒”的机械声也正编织着群众就业增收的美好日子。女工们围坐缝纫机工位上,穿针换线、对齐材料、缝合收边,操作熟练而又连贯,抬头谈笑间,眼底不时闪烁出幸福喜悦。
“搬迁前,我还担心没有收入来源,现在到车间来上班,一个月也能拿到三千多块,这日子是越过越好了!”车间女工杨忠稳一边双手缝合边料,一边满足地说。
独山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持续做好民生答卷。通过强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村级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便民服务“15分钟服务圈”覆盖,构建农村基层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将党的建设、社会治理、应急管理、民生服务等纳入“一张网”管理,形成基层政权坚强有力、基层群众自治充满活力、基层公共服务精准高效、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的治理机制。同时,对标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要求,积极推动州县两级3个、镇级9个以上“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果。
一件件民生实事在独山落实落细、一项项惠民措施在独山发芽壮大,不断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加码,增进民生福祉取得新进展、迈出新步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莫宇
通讯员柏玉迪
编辑陈庆
二审梁晓琳
三审张发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