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万物收藏。在独山大地上,本该萧瑟的冬日里,蔬菜、茶叶等各式作物傲寒生长,田间地头上人头攒动,用勤劳奏起欢歌,到处一派冬日无闲田,群众增收忙的热闹景象。
位于独山东面大山里的玉水镇温泉村,是全县最偏远,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深度贫困村,这个冬天,产业发展的歌声一路飘远,响彻水乡。
蜿蜒的通村公路旁,满坡茶叶绿意盎然然,一朵朵洁白的小茶花格外惹人喜爱。抬眼望去,茶山上随处可见躬身忙碌的妇女,仿佛绿色线谱上灵动跳跃的音符,随山势渐远。
“以前他们都讲我们温泉村穷,这两年你让他们来看看,光这一大片茶叶就够他们看一阵了。”麻蒙组的任密花已是这片茶园的老员工,从年茶山开发之初,便开始到这里务工,从临时工做到管理员,每月元的固定工资。家门口的荒坡一点一点变绿,自己的钱袋子也慢慢鼓起来,这个湖南媳妇由衷地高兴。
“你看这茶山上,我们寨上的妇女都在这里,老板讲人不够用,我还从隔壁几个寨子拉了好些人。现在村里又是种食用菌又是种菜苔,工人也不好找得嘞。”任密花操着一口不太流利的独山话讲起这些年温泉村的变化,言语之间,是一个外嫁媳妇浓浓的幸福感。
“我们温泉村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适宜、非常适合安吉白茶生长。年,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贵州省一品茶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发展安吉白茶种植亩,覆盖贫困户户,每户每年能分红元。今年3月到现在,基地累计用工人数3.2万人次,已经发放劳务工资万余元。”温泉村村支书王振林说,该村产通过党建引领,能人带富的发展思路辐射带动,形成蔬菜、茶叶种植与黑毛猪养殖“两园一场”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全村户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紫林山腹地,昔日无人问津的“野草”变“废”为宝,亩海花草茁壮生长,漂洋过海托起全村人的致富梦;黔桂边界新董村,山峦下的坝子上橙苗迎风长,1亩蜂蜜橙点缀村庄,种下希望;国道横穿的下司镇,依托龙头企业日泉农牧,走出“公司+家庭农场”养猪新路子,年分红98万余元。
独山大地上,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这是独山各个镇、村,立足资源禀赋,推进扶贫产业走深走实结出的累累硕果。
独山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聚焦市场需求与农民增收,抓住“产业选择”这一关键,不断做大单品规模。各镇纷纷结合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选准品种,培育壮大特色产业,调优农业产业结构。“镇引导+龙头企业(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推动“一镇一业”稳步实施,实现了产业%覆盖到村、合作社%覆盖到户、利益联结%覆盖到贫困户,为独山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梁晓琳莫宇肖布奎
编辑张涛
编审张发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