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一个月差不多一半多时间出差在外。”5月10日,谈及家庭,黔南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三大队大队长谢迪满是愧疚,“每年有一半的时间,不是在出差的车上,就是在勘察调查现场,很少有时间陪伴两个孩子。”年出生的谢迪浑身透露着一股飒爽之气,自年从大连民族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以来,她便与环境保护结下不解之缘。谢迪(右一)在企业核查数据。恐高也要爬烟囱年7月,谢迪通过招考进入荔波县环境保护局工作,年1月入职该局环境监察大队。“荔波是黔南州唯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很严格。”谈及初入职场的经历,谢迪记忆犹新,“面对小、散、乱、污的落后企业,我们在执法上采取逐步关停的策略;面对涉重金属企业、铁合金厂这类淘汰落后产能企业,采取全部关停的策略。”年10月,通过省考,谢迪进入黔南州环境保护局环境监察支队工作,开启了全新的环境保护之路。“我是目前黔南生态环保系统州级执法队伍唯一的女性执法人员。”谢迪说,“按常理来看,执法这种工作性质比较适合男生,但是我并不认为女生不能胜任。”然而,现实的残酷很快便给了谢迪当头一棒。年6月,黔南州环境监测站同事高空作业开展监测采样时,从3米高的爬梯上狠狠地摔了下去,诊断为腰椎爆裂性骨折。“幸亏在场同事处理得当,不然极有可能导致瘫痪,后来医治了大半年才好转。”同事的这一摔,让谢迪“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锐气受挫。“我当时感到很害怕,畏难情绪非常大。” “过了半个月,我又满血复活,为还群众一个天蓝水碧的生活环境而努力,才是最值得做的事。”谢迪迅速调整了状态。谢迪在执法过程中攀爬。现在,爬烟囱于谢迪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爬过的烟囱最矮是15米,最高的是米。”虽然自年开始,黔南州环境保护局便着手智能化监管工作铺开,但为了保证烟气采集具有代表性,烟气自动监控采样段装置安装在烟囱的某一高度,以防企业在数据上造假。“不法企业为干扰实际监测数据,有可能把采样探头取下来放在空气中,这样数据传到监测端就会显示符合达标排放。同时,在烟囱中安装监控监管装置,又存在一些数据转换和连接问题,这样一来不法企业就实现了监控数据造假。”谢迪说,“这是执法人员爬烟囱的原因,看采样末端装置是否被动了手脚,现场监测数据是否真实。即便恐高也要克服,害怕就往上看,腿软就蹲下休息会儿。”高科技玩家得心应手黔南州目前工业企业有余家,再加上第三产业中需要监管的畜禽养殖和生态类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源保护器等,监管范围达到余家,黔南州在编在岗环境执法队员却只有人。按照家企业来说,平均每人要负责约37家企业的监管工作,单凭人力基本上不可能完成。“科技手段和大数据的应用分析是我们环保部门的解题之道。”无人机、重金属快速测定仪、水下机器人······谢迪对这些新鲜玩意毫不陌生,“运用这些新的技术手段,让执法人员能够‘以一抵十’,充分释放监管活力。”谢迪在执法中使用无人机。如何释放监管活力?谢迪快速打开往事的八宝箱。——拿监管企业外围来说,以前需花费两三个小时爬到周围山体高处拍摄照片,现在原地无人机航拍2分钟便可解决问题。“为完善取证的合法性,我们都考取了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操作手合格证。”自年考取合格证以来,谢迪已经飞了余次。——以前土壤重金属人工采样监测需要3至5天,“现在通过重金属快速测定仪向土壤发送射线,5分钟就可以读出可视化的监测数据,对于现场违法行为的定性和指向性提高了时效性。”——至于水下机器人,那更是不得了。年,为查找违法企业排污证据,谢迪操作机器人快速深入排污管道和水下找寻污染源,“以前靠人力下到排污管道是万万不可能的,是科技运用改变了执法手段,提升了效能。”近年来,黔南州积极建设数字环保平台并接入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强化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在环境监管中的应用,实现环境监管从“人海战术”“望闻问切”向“环保天眼”“智能监管”转变,有效弥补人力监管上存在的不足。年,黔南州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为99.32%。谢迪同事在操作重金属快速测定仪。谢迪(左一)在执法现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袁绍阳编辑莫欣欣二审杨红三审李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707.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