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从年到年,5年的时间在黔南留下了什么?来看一组数据: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92.93万人,10个贫困县全部退出,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解决历史性贫困问题;地区生产总值从年的.91亿元预计到年的亿元,年均增长9.65%,人均GDP达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4年保持在亿元以上。黔南州森林覆盖率达65.8%;五年的时间,黔南州大步发展,数字的变化是最有力的证明。今日起,我们开设专栏,用一组组变化的数字,讲述背后黔南变化的暖心故事。“我当时在我们这里的水族端节水歌比赛上得了二等奖,我感觉大家都特别喜欢听我唱水歌。”三都县中和镇雪花湖社区居民韦晓霞非常珍视自己得到的荣誉。除了动听的水歌,在黔南州还有水族的马尾绣、水书、贵定苗族的长衫龙、惠水枫香染、荔波瑶族猴鼓舞、平塘牙舟陶等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过去五年,是黔南思想引领、唱响绚歌,民族文化好花更红的五年。五年来,黔南州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抓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建设,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州60周年系列活动,选树了邓迎香、王华银、罗应和、王胜林等一批先进典型。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实现12县市融媒体中心建设全覆盖。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成州博物馆、州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持续办好“好花月月红·百姓大舞台”系列活动,“好花红”民族文化品牌得到彰显。加大文艺创作奖励扶持,新编各类文艺节目余个,共有20余个作品在国家、省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场馆设施不断完善,乡镇、行政村农体工程实现全覆盖,赛事活动承办能力得到提升,竞赛运动水平迈上新台阶。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与传承,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分别增至68个、个。持续推动12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着力抓好“四个五”创建载体,民族团结和睦指数和进步指数均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梁晓琳顾彦君编辑高荣华编审张发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