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樊启和,是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玉山镇中火村的驻村工作队长。11月10日的清晨,走出村委会,久违的阳光洒在身上,让人格外舒服。我叫上了驻村第一书记犹昌春,便开始了一天的走访工作。驱车沿着乡道往前走,道路两旁是绿意央然的山林,偶尔会看到棵柿子树,光秃秃的只剩下满树的红柿子,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此行的目的是去走访低保户赵成方老人,行至介牌,一条羊肠小道映入眼帘,前行米,一排电杆将思绪拉回到了三年前。为群众办的第一件事年10月,根据组织安排,我来到了瓮安县玉山镇中火村,开始了我长达三年的驻村生涯。刚来到村里,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为了尽快熟悉全村情况,每天起早贪黑的开展走访调研,开院坝会、群众大会更是家常便饭。还记得第一次到赵成方家,由于新建的住房离寨子有一点距离,电是拉通了,几百米的电线靠一根木头撑在那里,电线基本已经腐化,看着有点触目惊心。“赵叔,您好,我是中火村的网格员,我叫樊启和,以后负责你们家这一片的服务工作,今天来你家,一是跟你们认识下,二是来问下你们现在有什么困难没有?”走进家,我热情的与赵成方老人攀谈着。“樊启和?负责我们这边?真能为我们解决困难?”老人家对我似乎有点不信任。“有什么困难,我们会尽力的去解决的,对了,你家外面这个电线都要腐化了,把他换一下,危险得很。”“就是现在确实没钱了,现在这电线,还是原来老房子用过的电线。”老人家有点无奈的说道。“这种情况哦,那我去帮你问下嘛,如果能解决,尽力给你想办法。”我尽力的安慰着他。继续与他聊了一会儿,我走出了他家,回到工作队,脑袋里一直想着怎么解决赵成方家困难。“怎么也得找供电局的吧。”思绪良久,最后还是决定得从供电局入手,于是回到了驱车回到了县城。第二天一早,我到了供电局,找到供电局的领导,将情况一一的给他们反映。经过商讨研究,由县供电局负责将电线安全拉到家。出了供电局,我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连忙摸出电话打给赵成方,当听到消息时,老人家激动得说话都有点颤抖,对他进行一番安慰后,我挂了电话。不知为何,听到赵成方老人的几句感谢,让我顿时觉得成就感满满。修路、修沟、保障饮水要想落实政策,吃透政策是关键。作为驻村工作队长,我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深入研究、学习掌握中央、省、州、县出台的有关住房安全、“组组通”公路、安全饮水等各项脱贫攻坚政策。为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我们组成村庄环境治理工作队进行全面入户排查,摸排需改善项目,逐一分解落实任务,确定整改完成时间、整改责任人,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在中火村落地生根。通过认真排查,排查出全村人饮工程全覆盖需安装水管余米。为确保水管利用落到实处,我们亲自到现场核实水管长度,并建立水管发放台账,完善管理机制,保障全村人口饮水安全。针对群众反映的田土交通不便、灌溉困难等问题,我充分发挥“娘家人”的作用,请来国土资源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踏勘。通过近2个月的努力,最终确定在中火村实施2个“村民自建”土地整治项目,项目总投资为.36万元,涉及中火村下角旁、赵家院、烂田沟、中火、涨水溪5个村民小组,受益群众户人,其中贫困户67户人。项目中的每条生产便道、灌溉沟渠我都会与设计人员、村民仔细商讨并亲自前往现场走一走、看一看,确保每条生产便道、灌溉沟渠都建设在最合理的位置。项目的落成进一步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让项目区群众实现“三得”,即得优质农田.95亩,得劳务收入40余万元,得基本农田设施资产,从而使“田更肥,土更沃,人更富”,以项目实施带动贫困人口脱贫。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的中火村,村容村貌以及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得到改善,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特色产业经营步伐加快,群众获得感也越来越强,面对这些变化,群众无不欢欣鼓舞。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卢泰铭整理见习编辑李贝多编辑徐微微编审杨仪施昱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181.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