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陌上,万物欣荣!入春以来,独山县各镇村依托产业坝区建设,积极抢抓时令节点,科学推进复工复产,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产业发展体系,有效拓展群众增收路径,努力减少疫情造成损失,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新董村:两大产业交织并进麻尾镇新董村的青山绿水间,产业坝区春意盎然。位于董摆组、干才组一带的亩坝区,20多名村民正在蜂蜜橙种植基地里搬运肥料,施肥除草。干才组村民陈祖德拉着肥料往基地送,还不时对乡亲们的劳动进行指导。陈祖德在基地务工已有两年,主要负责劳务组织和种植管理。村里的蜂蜜橙种植项目发展起来前,他一直在附近打零工。在政府的帮助下,陈祖德不仅被村里聘为护林员,还被种植基地聘为管理员,加上妻子在基地里务工的收入,一家人顺利地摆脱了贫困。
据新董村党总支书记王廷刚介绍,村里近年来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建起了农业产业基地,发展了蜂蜜橙种植,截至年底,该项目成功落地村里4个亩以上大坝区,达到了亩规模,以“龙头企业+村级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发展模式,通过基地务工和土地流转等形式带动了余户群众参与发展,仅年一年,就为乡亲们带来了.6万元的劳务收入,成功培育为村里的主导产业。今年入春以来,该项目又扩展了多亩,达到了3亩规模,预计年全面投产后,对乡亲们的发展带动还会进一步增强。穿行在新董村的各个坝区,还会看到另一个产业的蓬勃壮大。这就是当地的传统产业板蓝根。此产业在村里的发展基础十分厚实,有些群众甚至有着10多年的种植经历,技术比较成熟,市场渠道也很稳定。近年来,新董村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强化产销对接,做足产业引导,有效扭转了该产业“零散乱小”的发展状况,形成了大户带动和散户种植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逐步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道路。截至年底,该产业已遍布全村17产业坝区,实现了亩发展规模,带动了户群众参与发展,仅去年一年就为乡亲们带来了余万元的纯效益。今年春天,村里因势利导,进一步推动发展,目前又拓展了多亩面积,达到了亩规模,预计今年可创下万元的发展收益。蜂蜜橙“携手”板蓝根,在新董村的产业坝区上,互为补充,交织并进,为当地户名群众铺开了一条充满希望的致富新路。黄后村:产业之花遍地开位于麻尾镇黄后村尧南组的亩坝区上,村民们正在一片种植基地里移栽香瓜苗。据香瓜种植基地负责人左强荣介绍,去年基地种了亩香瓜,日常用工每天30人左右,采收高峰期用工可达每天80来人,由于市场销售十分看好,他计划今年春天再扩大亩,用工量还会增加不少。“在尧南坝区,除了香瓜,还有不少大户种起了罗汉果、蔬菜和辣椒,随时都需要人手,根本不愁没活干。”村民黎敬英说。舒家坪千亩坝区,也是一片忙碌景象。去年,这里已经发展了多亩的蔬菜和余亩的蜂蜜橙,目前正在推进辣椒、烤烟、黄豆等约亩的种植项目,整个坝区将实现满栽满种。
贫困户何仕凤在村里的蜂蜜橙种植基地里务工,收入每天在80元左右。今年,她打算把家里参加流转后剩下的两亩地全部种上辣椒,这样她家除了获得土地流转费和基地劳务费,还可以通过辣椒种植增加部分收入。据黄后村 书记黎成方表示,新的一年,村里将坚持“优势产业优先发展,优势品种率先突破”发展原则,以全村5个亩以上坝区、16个亩以上坝区为基础,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精品水果、中药材、蔬菜、林下经济等农业产业,以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为方向,加快形成结构多元、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根据这一规划,村里将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市场”发展模式,以三个老村区划为发展板块,整合所有发展要素,培育以蒲瓜梨、辣椒、蔬菜、中药材为主导的“麻寨产业基地”,打造以蜂蜜橙、蔬菜、辣椒、烤烟、中药材为主导的“舒家坪产业基地”,建设以蜂蜜橙、香瓜、蔬菜、辣椒为主导的“黄后产业基地”,充分盘活坝区土地资源,有效释放产业发展活力,全面建立特色产业板块,推动产业项目规划和实施到户到人,依托订单生产、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基地务工等带动形式,着力巩固前期产业发展成果,全面拓展群众稳定增收渠道。秀峰村:特色产业增活力基长镇秀峰村村民蒙泽凤将家里几亩田全都流转出去了,每亩每年能有块钱的流转费。她一边照看家里,一边就在坝区上的蔬菜基地和中药材基地里务工,每天能有几十块钱收入,日子过得轻松踏实。这里地处 的独山天洞景区,随着白芨、芍药等中药材陆续开花,花海景观正在美丽呈现,每天都吸引着很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蒙泽凤觉得既开心又自豪。麻银坝区是一个以企业带动为主的产业坝区,近年来引进了“贵州绿健神农”“贵州济生农业”等多家龙头企业,落地发展铁皮石斛为主导的中药材产业,以基地务工和土地流转等形式带动当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同时朝着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农旅结合方向不断迈进,发展空间有效拓展,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品牌效应逐步凸显。多亩的尧蒙坝区上,一片亩避雨式西红柿种植基地格外引人注目。
西红柿种植大户石明慧正带着好几个乡亲,忙着清理地垄间的排水沟,为即将开始的西红柿苗移栽作准备。40多岁的石明慧,十多年前就开始种植西红柿,一边种植一边研究,成了远近闻名的西红柿种植土专家。石明慧探索出了全新的避雨式西红柿种植模式,种出来的西红柿抗病能力更强,产量更高,质量更好,销路更俏。这两年,石明慧的种植规模都保持在亩左右,不仅给他带来了丰厚收益,还为周边群众创造了每年几十万元的劳务收入。同时,石明慧还和其他种植大户一起,在尧蒙坝区带动形成了更为浓厚的蔬菜产业发展氛围,几乎家家参与了各种蔬菜种植,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蔬菜产业增收路。从尧蒙坝区出来,正好经过余亩的纳丙坝区。一片片的李子树迎风吐绿,夹杂其间的一畦畦蔬菜十分亮眼。“这个坝区主要以自种为主,着重发展各种经果林,同时配套种植辣椒和蔬菜,有花有果,有菜有林,别有一番特色。”秀峰村主任蒙泽告诉记者,近年来,全村依托麻银、尧蒙、纳丙3个亩以上产业坝区和其他小型坝区,结合区域资源特点,强化群众发展意识,合理布局产业板块,优化坝区产业体系,培育农业产业特色,形成坝区发展优势,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效果。今年,村里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利益链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完善产业发展设施,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增强产业发展特色,以蓬勃的产业活力书写美丽秀峰的崭新篇章。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江婷婷
通讯员李启发编辑曾帅编审李玉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