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m.39.net/disease/a_5477291.html

清洗、浸泡、封装腌制……每台设备高速运转,一袋袋成品酸豇豆、蕨菜、泡椒在生产线上出炉,将被销往全国各地,在独山县的“飞地产业园”内,落户其中的黔南兴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忙得热火朝天。

“我们在年初七就复工复产了,现在订单量充足,产能也逐渐拉满。”黔南兴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英军说,去年6月份正式投产以来,企业产值超过了万元。

作为首批入驻“飞地产业园”的本土企业之一,这一年多时间的发展也让吴英军记忆犹新。“兴农公司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在区域内建设16个种植示范基地,做到保底价收购,实现了从种植、生产加工再到销售的一体化模式。”

近年来,独山县借助东西部协作“东风”,打破东部与本地、搬迁社区与其他县内区域限制,探索建设“飞地产业园”,涵盖产业项目48个、企业15家,带动搬迁群众就业余人,入股分红覆盖群众户人,户均实现增收元,增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社区集体经济37.14万元。

在黔南州,像独山县一样通过“飞地产业”发展模式,带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增收的还有很多。

数据显示,年,黔南州积极探索“飞地产业”模式,围绕茶叶、畜禽、食用菌、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共投入资金.24万元,实施产业项目61个,覆盖搬迁群众13.31万人次。

其实,“飞地产业”发展模式是黔南州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工程,增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持续发展后劲所采取的举措之一。

“十三五”期间,黔南州规划建成个安置点套住房,安置搬迁群众5.74万户24.73万人。黔南州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突出位置,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后续扶持工作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工程,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

通过全面落实就业帮扶车间在场地、订单和资金等支持政策,帮助就业帮扶车间发展壮大。

同时,将安置区纳入重点招商区域,采取领导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的方式,重点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安置区,优先解决搬迁劳动力就业。目前,在安置区及周边引进项目个,到位资金20.04亿元,解决人就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毕文君

编辑王维维

二审莫宇

三审张发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