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真是假 https://m.sohu.com/a/110057289_119104
3月28日,年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人才工作安排部署会暨业务培训会在贵阳召开,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人才是强省之基、发展之要、竞争之本。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全省共有工业人才93万人,占全省人才资源总量的16.6%。全省十大工业产业人才总量为70.1万人,占全省工业人才总量的75.37%。创新优化工作机制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贵州提出:大力实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大工程,推动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全国最具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之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坚持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人才大汇聚”推动“工业大突破”。近年来,全省工信系统积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打造聚才、用才的产业环境、创新环境和安居环境。立足工业产业人才发展现状,聚焦做大产业、做强企业,不断优化政策机制,编制印发《贵州省“十四五”工业人才发展规划》,梳理年以来升级层面制定出台的人才政策措施,形成《贵州省工业产业人才政策摘要》,并制定“十四五”时期十大工业产业重点人才五年倍增目标任务。贵阳市,从建立健全人才服务机制、工作运行机制、配套保障机制等入手,将全省首个“人才日”活动延伸为“人才周”,举办贵阳贵安“人才日”主题活动暨区域人才发展研讨会,营造了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组建服务专员队伍,以家产业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去年以来,累计帮助企业搭建46个平台,解决困难问题22个,协调申报项目62个,办理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医保保障等服务事项件。成立“强省会”行动强人才专班,建立人才工作考核办法;实施7万套人才保障房建设行动计划……贵阳市以安心发展、舒心生活的环境引人才、聚人才。黔南州把人才培养引进当作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将人才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成效考核重要内容,在编制《黔南州“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时,单独列出人才发展篇章,对未来五年的工业领域人才队伍组织建设进行规划。铜仁市,从人才引进、人才培育、支持创业、保障人才待遇等方面,草拟了支持新型功能材料产才融合发展的系列相关措施;同时,积极组织全市工业领域优秀人才申报“优才卡”、第三批市管专家、首届“铜仁杰出人才奖”等项目。去年全年工业领域共有3人获得铜仁市第一批“优才卡”,11人入选铜仁市第三批市管专家,1人获首届“铜仁杰出人才奖”入选奖、2人获首届“铜仁杰出人才奖”提名奖。引进培养“两手抓”工业强省,关键在人才。在此次会上,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项长权表示:“管行业管产业就要管人才。”贵阳市以项目为牵引,引入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推动高层次人才赋能“强省会”。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中国工程院院士宫声凯2个院士团队和30支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华为云全球数据基地投入运营,将带动2万名创新人才到贵阳贵安工作。同时,该市还聚焦重点人才、高校毕业生等人群,采取办活动引、搭建平台引、鼓励企业引等方式,以多方引聚,突出重点,加快各类创新人才提质增量。去年以来,引进各类重点产业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94人,遴选培养33名青年人才。黔西南州聚焦省级工业产业重点人才倍增目标任务,积极指导企业做好引才育才工作。目前共有州级标准工业产业重点人才人,“十四五”期间拟倍增人以上。年培养引进州级工业产业重点人才46人。遵义市紧紧围绕十大重点产业倍增计划,推进工业人才引进招聘工作,及时充实行业专家库,强化人才培养等举措。今年以来,该市共组织工业企业家提供人才需求岗位余个,计划引进招聘人才多人,已落地余人。安顺市聚焦重点目标任务,抓好人才工作。年,安顺市九大工业产业累计引进培养重点人才47人。同时,做好工业和信息化干部队伍系统培训,制定《年安顺市新型工业化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促进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干部队伍在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科学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全面提高。近年来,贵州工信系统坚持引进和培养并举,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大力开展工业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数据显示:截至年12月底,全省十大工业产业累计引进培养重点人才人。此外,贵州实施中小企业“星光”培训工程,累计培训1.5万人。推进企业与省内外高校合作开展“星光黔行匠心铸梦”领军人才培训,累计培训人次。开展新型工业化提升工业人才能力素质“1+N”培训,累计培训人。全力打造人才发展平台“成功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黔希煤化工公司被命名为贵州第八批人才基地……”毕节市夯实人才平台,有亮点、有成效。探其究竟,毕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给出了“四个加快”的答案,即:加快技术中心建设;加快培训基地建设;加快产学研基地建设;加快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目前,该市共成功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产业发展,人才培育引进,要同频共振。贵阳市依托4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经开区及各类园区,打造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工业设计中心等平台,以优质平台集聚创新人才。年,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6家;新增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家;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6家;新增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4家。示范带动,激发创新平台。黔南州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重点产业、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为平台载体,培育一批杰出优秀人才和人才示范基地。截至目前,该州拥有技术创新平台18个,其中省级技术中心12个、工业设计中心3个、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3个;创建国家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家、省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4家。安顺市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平台,大力培育建设工业企业科研平台,以平台聚集人才、培养人才。比如,国塑、龙飞航空、天马虹山等企业已获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安吉公司已获认定为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可以说,全省各地围绕加快提升重点平台载体建设,全力打造有特色、有亮点、有影响的重点人才发展平台载体。目前,全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家,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分别有12家、49家,国家级、省级小型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分别有10家、23家,省级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39家,新建5家国家级、20家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新建20家国家级、94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新建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2家,对人才的承载能力明显增强。接下来,贵州将围绕十大工业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对各市(州)平台建设指导力度,全力新增一批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产业孵化基地、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载体,推动平台引才育才聚才效应。此外,优化项目设计,强化项目引才效用,在项目发布时,适当加入人才要素,推动项目引才工作有所突破。“贵州新型工业化呼唤更多的人才,也必将造就更多的人才。”项长权表示,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全省工信系统要以超常规举措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在新征程上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努力将贵州建设成为全国最有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之一。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江婷婷编辑李兰松编审孙晓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