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福泉市作为全国重要的磷化工基地之一,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主攻方向,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机遇和新能源材料风口,在发展磷化工产业上,延链有“深度”,配套有“广度”,着力打造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千亿级产业园区,推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产业延链有“深度”

一是磷化工产品延链。精准锁定磷酸铁、磷酸铁锂,瞄准国内新能源龙头企业,精准布局、精准招商,同时,推动辖区内瓮福、川恒等优势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全力发展以磷系新材料为主的新能源电池材料,加快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传统磷肥向新能源材料转型,实现赛道切换、转型发展。目前,全市已拥有磷化新材料、裕能、川恒等6个新能源材料项目,形成了万吨磷酸铁、50万吨磷酸铁锂的磷系新能源材料产能布局。二是产业薄弱环节强链。针对磷化工初级产品较多的现状,推动辖区内瓮福、川恒等优势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净化磷酸、电子级磷酸、精细磷酸盐等精细化产品占比。目前,全市净化磷酸现有产能30万吨,后期规划建设70万吨;食品级、饲料级等精细磷酸盐现有产能.5万吨/年,在建6万吨/年。三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补链。福泉市建成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磷矿伴生资源氟、碘回收、废气回收等方面的项目30余个,磷石膏综合利用率由年的74%提升至年的.75%。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绿色工厂3家,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家,省级绿色设计产品1个,年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年再次通过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省级验收,为福泉市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配套有“广度”

一是工业产业配套。立足磷矿资源禀赋及工业产业基础,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完善供应链体系,推动工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打造以磷及磷化工为主的现代化工为首位产业,以新材料、精细化工、节能环保为主导产业,以生态特色食品为特色产业,以矿产资源采选加工、装备制造等为配套关联的现代工业体系。目前,福泉市已形成以磷化工为龙头,煤化工、氟化工、硅化工、碘化工、钛化工、钡化工耦合共生的产业体系,同时衍生出精细有机化工、新能源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循环经济产业。二是创新平台配套。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力度,瓮福、川恒等企业与浙大化学学院、贵大化工学院等3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建成州级以上科技创新研发平台23个,其中已建成瓮福集团技术中心、中低品位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高效利用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4个,建成瓮福磷矿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黔南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5个,拥有余项核心技术成果,20余项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年,福泉市被贵州省政府评为年真抓实干科技创新成效明显的县市。年福泉市黔南高新区被确定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三是服务产业配套。已初步形成了化工装备生产与运营维护、化工产品包装、物流运输、政务服务、人才储备等一体化的配套服务链。产业园区内已建成的铁路物流中心、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外贸信息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日趋完善的福泉国际陆港、福泉物流仓储中心、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大众工业品信息交易服务平台等生产性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完善的生产生活配套服务。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