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记者从黔南州生态环境行政审批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黔南州生态环境局扎实做好各项行政审批工作,充分发挥环评制度源头预防和排污许可固定污染源核心管理制度优势,着力打造严准入、优服务、强监管的环评制度体系,守好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以环评高水平服务助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严准入,从源头预防建设项目环境污染坚持“五个一律不批”原则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五个一律不批”的审批原则,对于建设项目类型及其选址、布局、规模等不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于所在区域环境质量未达到国家或者地方环境质量标准,且建设项目拟采取的措施不能满足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管理要求的项目,一律不批;建设项目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无法确保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未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和控制生态破坏的项目,一律不批;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未针对项目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出有效防治措施的项目,一律不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陷、遗漏,或者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明确、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批。坚持生态环境绿色发展,守住法律、标准和环境质量底线要求,严格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把关,有效预防打击“未批先建”违法行为。以“三个千亿级园区”及“两江一河”重点流域为重点,对于涉“两高”、承接产业转移、环境风险隐患高等项目,始终严把政策关、严把选址关、严把治污关,严格环评审查,坚决遏制盲目发展,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严格“三挂钩”即与“三线一单”、规划环评挂钩;与区域环境质量、总量挂钩;与行业工艺水平治污水平挂钩。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实施黔南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划定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明确管控要求。运用“三线一单”数据平台为项目决策、环评审批提供技术服务,积极推广“三线一单”应用平台,强化“三线一单”、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的衔接联动,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环境准入方面的首位管控作用,将项目环评与“三线一单”的符合性分析作为项目环评审批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年以来,利用“三线一单”数据成果为个项目复核选址、选线是否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提出避让具体建议和意见。对于不符合“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的项目,通过提前调整选址、优化项目布局等方式,提高项目投资的环境可行性。强化规划环评刚性约束着力优化提升规划环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加强规划环评与区域产业发展、环境质量底线、环境安全底线的衔接。充分发挥规划环评源头预防作用,建立重点园区(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高新区)规划环评落实台账,指导化工园区按照要求开展规划环评,始终将规划环评作为项目环评审批的刚性前置约束条件。优服务,助推建设项目规范落地实施实行“预评估”服务,降低项目投资风险。在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谋划阶段,开展环境影响预评估,结合项目行业属性和落地区位,通过“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空间管控预判分析,指导项目业主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并引导项目业主选择国家鼓励类生产工艺、产业规模,从严把握限制类产业项目,坚决防止禁止类项目建设。实施预评估以来,共上报36个重大项目开展环境影响预评估,鼓励支持项目业主采用领先的生产工艺技术,从源头上防止污染,指导项目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隐患区域,降低投资风险。实行“三合一”审批,精简项目审批程序实施固定污染源环评排污许可及入河排污口设置“三合一”制度改革,将3个审批事项的总承诺办理时限从45个工作日压缩到15个工作日,相比法定办理时限共减少95个工作日,减少企业往返申请次数、为建设单位减少申报资料编制费。年1-11月份,共审批“三合一”建设项目环评个(其中报告书62个、报告表个),登记表备案项目个。实行“一网通办”服务,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年以来,通过实施“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推行23项审批事项“电子化”审批等方式抓好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共计受理件,已办结件,其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件、排污许可件、辐射安全许可件、危险废物经营许可1件、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件、应急预案备案件、正在办理41件,网上公示件、网上预审件、发件件、咨询件。我局后台人员不定期主动对综合窗口人员进行培训,辅导收件,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办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站在企业群众角度推动政务服务不断转变作风、优化服务,确保窗口服务质量达到“贵人服务”品牌标准。强化跟踪服务强化与发改、工信等项目主管部门的信息联动,每年对全省、全州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建立服务台账,对个项目逐项制定服务措施,开辟绿色审批通道,明确专人负责,采取提前介入、定期调度、动态更新等措施,实施清单制、销号制管理,加快推动环评文件编制和审批。对项目环评手续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解决措施,及时解决。强监管,推动审批事项落实落地强化建设过程监管按照“州级统筹、部门调度、县市主抓”调度机制,建立靠前服务、问题整改、督办考核三张清单,通过工单限时交办、专人帮办代办、专员跟踪督导、主改轻罚、好差评通报榜等综合举措为企纾困解难。定期对在建项目落实环保“三同时”等情况开展网格化排查,建立问题清单,督促企业依法依规整改完善,推动企业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强化排污许可监管州县联动加强对已建成项目加强全过程监管,确保项目落实环保“三同时”、排污许可等要求。按照《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等要求,督促企业按要求申报排污许可证或作排污登记,规范排污许可管理,确保企业持证排污、按证排污。年1-11月份,共核发排污许可证家(其中重点管理家、简化管理家),排污登记家。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维维编辑毕文君二审卢泰铭三审张发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