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志愿服务社会化、制度化、项目化、常态化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治理、服务百姓民生、文明城市创建中,黔南州通过“五强化”,实现“五提升”,积极培育形成黔南特色志愿服务文化,进一步擦亮黔南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建设。强化实体阵地建设,提升孵化服务水平。从项目孵化基地实际出发,围绕“服务老、养育小、让中青年发展好”的目标任务,依托志愿服务工作“五个一”工程,采取“3+6+N”的模式打造州级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目前,州级项目孵化基地共有3个,即黔南州“服务老”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黔南州“养育小”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黔南州“让中青年发展好”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州县共建项目孵化基地6个,即都匀市城市基层治理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龙里县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荔波县旅游服务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平塘县天文科普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瓮安县红色教育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贵定县“新乡贤”基层治理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其余县(市)自选内容,并均在持续打造中。强化服务机制建设,提升工作运转效率。突出工作重点,建立集项目征集、综合评估、队伍组建、实施运营、反哺基地等为一体的一整套有针对性、服务性的项目孵化工作机制,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应、功能齐全、运作高效、管理规范的项目孵化体系,截至目前,州级层面均已完成挂牌并结合各自特点探索出符合各自实际的项目孵化流程,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工作重点并完成上墙。同时各级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均已列出工作清单,整合有效资源,并已逐项对照抓好落实。强化队伍建设培训,提升项目孵化保障。积极整合相关单位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熟悉志愿服务政策、长期从事志愿服务事业、高校教授等人才资源,建立高素质的志愿服务人才队伍,纳入各级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专家库,加强专业人才队伍保障,通过举办项目大赛、案例讲解、场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各类形式,根据项目特点,重点对立项意识、实施能力、项目筛选、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专业辅导,提升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孵化基地的孵化成功率。截至目前,各级专家库共有专家余人,开展集中培训余次,各级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均按照“入壳、孵化、出壳”的流程,通过面向社会各行业、单位、组织招募志愿服务项目,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估。强化孵化具体项目,提升志愿项目数量。加强对项目的谋划,积极探索建立州、县(市)、乡(镇)、村(社区)“四级孵化机制”,为志愿服务活动搭建载体和平台,充分利用孵化基地资源,将基层零散的、自发的、小规模的志愿服务活动孵化成专业的、规范的、标准的志愿服务项目,确保在短期内,打造一批具有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的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全州志愿服务社会化、制度化、项目化、常态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州各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已选出首轮“入壳”的72个志愿服务项目,目前项目正在孵化基地进行“孵化”。强化系统评估推广,提升孵化基地实效。在州精神文明办统一指导下,按照前期有计划,中途有落实,年底见成效的标准,建立“一月一更新”工作台账,年终对社会效应显著、运营模式好、可持续强的志愿服务项目加强复制推广,支持一批有潜力、能发展的孕育志愿服务项目力度,扩大实施范围,推广运行模式,将孵化基地建成全州志愿服务项目示范点、试验田,为各地各部门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模式,州精神文明办拟于近期对各级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进行验收。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庆通讯员蔡耀虹编辑虞思滔二审莫宇三审张发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2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