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时隔两年再到一个地方,会有怎样的变化?6月17日,记者带着疑问再次来到独山县麻万镇鄢家山社区。
以前,大家更习惯地说是“鄢家山安置区”,现在更多会称“鄢家山社区”,称谓上的小小变化,却是社区居民生活上的大变化。绿化、超市、学校、工厂、广场、微田园、停车场等等一系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老人们偶尔聚集一处,享受闲散时光;小朋友放学后在小区内追逐嬉戏,度过快乐童年;阳台上一句“回家吃饭”的催促,让整个社区充满人间烟火气。
今年3月,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独山县麻万镇鄢家山安置区作为全省唯一的“产业+东西部协作试点”进行创建。为全力做好示范点(试点)创建工作,独山县运用“三有力三精准三到位”工作举措,将鄢家山社区打造为搬迁移民的幸福家园。
“三有力”夯基石、务实效
组织领导有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定期听取生态移民部门情况汇报,统筹协调有关事项,确保改革试点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根据省、州下发的示范点(试点)创建工作通知及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印发了县级试点创建方案,成立以县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强化统筹调度,细化工作任务,明晰部门责任,对标对表按时抓落实。目前创建工作稳步推进,确保在8月底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带动产业有力。在安置点已建成食用菌房24间、创业商铺50个、帮扶车间3栋、微型菇房15间、帮扶基地20亩等产业项目,在建项目还有农贸市场、农产品初加工车间等。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下发《稳岗补贴申请提示》《独山县创业扶持政策补贴和以工代训职业培训补贴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积极落实失业保险、就业帮扶援助补贴、以工代训补贴等援企稳岗政策,为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定生产护航;同时,加强与东部协作、强化产销对接,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促进独山“黔货出山”,推动安置点产业项目的健康发展,确保搬迁群众稳岗就业促增收。
壮大集体经济有力。年以来,引进了广州钧裕皮具、兴农农业等优秀企业入驻安置区,创新“经营主体+就业帮扶车间+搬迁户”的发展模式,采取“保底分红+效益分红”的方式进行利益联结,按照每年不低于项目总投资5%的金额对搬迁农户和社区集体进行利益分红。年,鄢家山安置区集体经济总收入.53万元,用于搬迁群众分红的占80%、.39万元,用于壮大社区集体经济积累的占20%、37.14万元。
“三精准”明举措、添动力
思路方法精准。创建工作始终遵循党中央的指引方向,笃定前行、感恩奋进,紧扣“产业+东西部”协作要素,利用安置区及周边土地资源,在广州市协作资金的持续注入下,精准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安置区产业带动就业。
项目谋划精准。紧紧围绕安置点后续扶持产业、就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四个方面部署项目,年以来,鄢家山社区共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2万元,建设项目13个,不断提升安置区后续扶持功能。
工作措施精准。随着产业项目抢滩进驻,安置点社区可利用的厂房、土地等资源日趋减少。独山县努力探索创新模式,突破地域发展瓶颈,主动盘活征而未用的土地、低效厂房等闲置资产,年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万元共建产业园,先后建成豇豆种植基地亩,农产品深加工厂、海花草加工厂各1个,积极融入独山蔬菜种植、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发展,纵深推进项目发展。
“三到位”促发展、惠民生
便民服务到位。基础教育先行,安排“东西部协作+省级资金”万元修建现代化幼儿园(鄢家山黄埔幼儿园),解决搬迁子女的就近入学;公共服务到位,利用中央资金万元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卫生室和基础配套等项目,完善社区综合服务、医疗卫生等服务功能,方便群众办事;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万元补齐后续扶持,新建活动广场(同心广场)、生态停车场等附属设施,年还将布局智慧社区、消防安全、文体器材等设施设备,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基础配套齐全。统筹结余资金万元建成了充电桩、公厕等基础设施,开展实体围墙、道路优化等项目改造,进一步提升社区宜居环境。
移民增收到位。将创业店铺、帮扶基地、社区电商服务站等以相对优惠的价格出租给社区内搬迁群众用于自主创业;共认定扶贫车间8家,组织易地扶贫搬迁困难人员到扶贫车间就业;依托社区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整合标准电机厂、轴承产业园、博裕电子、李记食品等26家企业资源优势,高效促进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用实公益岗位,年安排各类公益性岗位实行托底安置就业,目前在岗安置人,每人年均收入元及以上。实现安置区稳定就业户人,有劳动力家庭“一户1人以上”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确保搬迁群众稳定增收。
市民融入到位。持续深化“六在院坝”社区治理模式,完善“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三位一体综合运行体系,推动社区“三治”融合;全力做好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志智双扶”行动,开展主题文艺演出活动3场、惠及搬迁群众1.3万人次,丰富搬迁群众文化生活,补齐精神短板,激发内生动力;积极开展“十比十评”等示范活动,通过选树典型,在比学赶超良好氛围中融入新环境;同时在社区开展“家庭教育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已率先开展了“世界冠军陪我过六一”等活动,并将在社区治理上着力,为社区打造家庭服务指导站,培育社区文明氛围,促进社区和谐稳定、融入发展。(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实习记者杨婷)
编辑韦万利
编审吴梦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