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位于贵定盘江镇的黔南州农科院粮油作物试验示范基地,大豆玉米带状套种的田块里,笔直的线条整齐划一。
位于贵定盘江镇的黔南州农科院粮油作物试验示范基地
烈日当空,技术员赵祖斌仍照例在田间巡视。“太阳太大,玉米叶都卷了,傍晚安排工人浇水。”赵祖斌说,从目前田间长势来看,“2+3”和“2+4”模式长势较好,株行距合理,通风好、采光好,大豆中的黔豆12号、黔豆10号和玉米中的黔单、新中玉搭配较好,这两个玉米品种属紧凑型,“你看,叶片往上伸展,不遮挡大豆的光照,通风好,有利于大豆授粉结荚。当然,现在只是田间观察的情况,最后还要看测产验收的数据。”
“这一组玉米的密度就过大了,营养跟不上,株茎细,根部抓力不够,后期如果风大了有可能会出现倒伏,而且对大豆的生长也有影响。这一组配合得就比较好,玉米品种属于紧凑型,种植的时候采光设计和株行间距比较合理,两个品种之间相互干扰小。”赵祖斌一边观察一边点评。技术员在查看大豆玉米长势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效种植技术试验是黔南州农科院的揭榜挂帅项目,主要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暨全程机械化应用研究,进行不同品种组合、不同密度、不同间距模式和减肥对比试验,总结出最适合黔南区域地理气候特征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效益实现最大化。
黔南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技术方案中制定的套种间距、株距和品种到底适不适合黔南种植,要用数据说话,比选出最适合的模式,最佳的“搭档”,最优化的技术方案。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效种植技术试验的“2+2”模式
据了解,黔南州农科院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试验中,选取12个玉米品种和7个大豆品种进行组合,开展“1+1”“2+2”“2+3”“2+4”4种密度和4种间距的模式栽培试验,通过对比,找到最优化的品种组合,最适合的栽培密度、间套模式和最精准的施肥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效种植技术试验的“2+3”模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效种植技术试验的“2+4”模式作者:黔南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雪红李庆红
来源:黔南日报社融媒体采访中心
编辑:朱金花
统筹:刘衡
编审:周德扬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