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国家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补齐贫困地区短板弱项,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扶贫项目资产,为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年以来,黔南共投入扶贫资金.39亿元,形成扶贫资产原值.82亿元,扶贫资产形成率为93.15%,其中到户类资产占比45.31%、公益性资产占比40.11%、经营性资产占比14.58%。
如何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防止资产闲置和损失浪费,让扶贫资产在乡村振兴中继续发挥作用,为构建长效稳定的带贫减贫机制提供物质基础?年以来,黔南州通过开展试点县探索、摸底核查等工作,摸清扶贫资产底数基数,初步探索形成扶贫资产管理“”工作法。
省乡村振兴局有关领导到惠水调研
坚持“一个目标”,明确工作方向
为盘活、用活、管好扶贫资产,紧紧围绕“强化扶贫资产监管,持续发挥扶贫资产效益”这一目标,黔南总结龙里县试点经验和借鉴省内外典型,坚持以问题、目标、结果为导向,进一步细化工作要求和职责,积极统筹各级各部门协同发力,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并初步形成了扶贫资产管理体系,有效提升扶贫资产规范管理的水平。
紧盯“两个类型”,狠抓任务重点
在总结扶贫资产试点和摸底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划分扶贫资产类型,将资产分为“经营性”“公益性”“到户类”三大类,优先对“经营性”和“公益性”两类扶贫资产进行确权登记。在分类监管基础上,通过统一部署,精准施策,划定不同时限,逐年逐个项目追溯资金来源、用途去向、资产状况等,全面核实资产状况,按照差异化推进,个性化管理,不断探索扶贫资产管理新模式。
落实“三个保障”,筑牢构架基础
强化组织保障。州级成立了以州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扶贫资产管理试点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和督促扶贫资产管理试点工作推进落实。强化制度保障。《黔南州扶贫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作为年州委深化改革重点事项之一,高位推动制度保障。强化质量保障。充分运用大数据管理资源优势,将系统备案资金项目信息数据与县级摸底排查信息数据进行比对分析,通过查缺补漏、应纳尽纳,从而夯实扶贫资产信息数据质量。
省乡村振兴局有关领导在平塘扶贫车间调研
聚焦“四个环节”,规范管理程序
明晰资产权属。对纳入资产管理范围的扶贫项目资产进行全面摸底,对到户类、公益性、经营性三类资产细化分类确权鉴定标准,按照把好“标准关、规范关”的要求,做到分级分类、建立台账、动态更新,扎实推进确权登记工作。明确资产管护。按照“县级统筹、乡镇监管、村级直管、群众监督”原则,明确管护主体和责任人,落实管护责任,并鼓励探索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管护模式,进一步巩固扶贫资产项目效益的可持续性。
同时,规范资产运营。按照扶贫资产项目经营权责,明确管理主体、模式、责任。如,公益性资产可通过开发公益岗位等方式解决管护力量不足问题,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劳动力参与管护;经营性资产通过加强运营管理,明确运营各方权利义务、经营责任、管护责任、绩效目标、股权退出和处置方式等,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厘清收益分配。通过民主决策程序提出具体分配方案并主动进行公示公开,按照精准分配和“绩效”差异化等扶持方式优化分配方案。
建好“五个台账”,强化监管措施
按照职责类型划分,以县为单位建立完善“一总四类”“五个台账”,即:县级建立扶贫资产管理总台账,部门、镇(街道)、村、户四级分类建立管理台账,从而进一步压实各级各部门和群众的管理职责。
按台账类别划分,通过扶贫资产的登记、确权、上报、审定程序,村级建立完善扶贫项目管理台账、扶贫资产管理台账、后续管理台账、资产处置台账和收益分配台账“五个台帐”,科学规范扶贫资产管理流程,防范各类风险,确保扶贫资产持续发挥效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莫宇
编辑梁晓琳
编审张发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