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贵州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关于开展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组建了“‘药’助特色振兴路,共绘百年乡村梦”乡村振兴促进团,和“‘医’路向前保健康,‘药’你共创振兴路”志愿服务队两支国家级社会实践队伍,招募志愿者共计50余人,于年7月16日—22日,分别在黔东南州凯里市舟溪镇和黔南州贵定县沿山镇开展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开展,结合药学院专业特色,充分利用药学院技术和人才优势,整合资源,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的建设浪潮中,在新的赛道上跑出药学院的加速度。
一、芦笙歌悠扬,田园新风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伴随着乡村振兴的春风,药学院社会实践服务团来到舟溪镇新光芦笙制作村,了解新光村独特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依托苗侗文化传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了农文旅产业全面融合发展,挖掘特色经济价值并形成以手工制作苗服苗饰、少数民族乐器芦笙、少数民族盘发等民族特色产业为主的乡村振兴产业链。全村余户有70余户从事芦笙制作产业,制作各类风格的芦笙产品销往国内外,年产值多万元,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文化产业。新光村通过传承传统技艺,延续历史文化,走出了一条属于新光村的特色振兴之路。
在新光村党支部书记潘定华和村妇女主任杨通英的带领下,志愿者们首先去观摩学习了芦笙的制作过程,领略了制作芦笙的高超技艺。随后拜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潘柔达先生。潘老先生向志愿者们介绍了芦笙制作的演变过程和传承情况,并指导志愿者们学习如何演奏芦笙、掌握芦笙的发音规律。志愿者们深刻地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芦笙的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进一步了解了新光村的特色乡村振兴方略。
二、寻中医足迹,访千古苗药
贵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四大道地药材产区之一,拥有特殊的生态环境及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黔东南是我国著名的苗乡,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苗药资源。为探寻苗药文化,承托苗药底色,药学院社会实践团于贵州省凯里市苗侗文化街开展“寻中医之旅,访千古苗医”活动。结合专业特色,志愿者们找到当地药农学习并记录其地方民族用药情况,并听余黔林老先生讲述各类苗药功效。
本次活动给药学院志愿者们一个将药材之知和体验之行结合的机会,使其不仅可以内化于自身知识,还可以外化于实践经验。
三、爱心义诊保障边民健康暖心医疗助力乡村振兴
为增强村民的健康意识,普及医疗卫生知识,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药学院社会实践服务团分别走进凯里新光村、贵定和平村及底至村,开展入户送医送药、用药科普活动。在入户发药的过程中,志愿者们详细询问了村民健康和患病状况、日常医疗、就诊途径等情况,根据其需求,免费发放常见药品,并告知其适应症状、服用方法、注意事项;对慢性病、地方性疾病给予健康预防建议,对基本医疗卫生知识进行科普,并分散张贴很多医疗宣传海报在村里的告示栏,为当地带去医疗科学知识。并联合贵州医院到舟溪镇开展义诊活动,全面服务村民,为村民们测血压、解疑答惑、对症送药。
本次活动帮助村民们树立科学的防病治病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为志愿者们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使志愿者们学以致用,奉献社会,服务人民。
四、用心浇灌祖国花朵情系乡村“未”你而来
为了丰富贫困山区孩子们的校园文化生活,以及增强大学生与乡村儿童之间的联系,拓宽乡村儿童的阅读视野和树立中小学生安全意识,药学院党委书记高秀丽,党委副书记包欢欢带领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赴贵定县沿山镇杨柳小学为当地贫困儿童赠送书籍、文具以及一些体育用品。一册书籍一片情,一缕书香一片心。在捐赠中,高秀丽对孩子们学习情况很关心,对孩子们的未来寄予美好希望,希望孩子们在当今美好的社会环境下健康成长、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安全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走进凯里市舟溪逸夫中学,服务团对同学们进行安全教育宣讲,通过实操为同学们现场演示心肺复苏、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一系列急救技能。志愿者们还为同学们展示和介绍药学院自制手工香囊并送上祝福,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成长之路上开出绚烂的健康之花,为人生前路铸就坚实基础。
五、科技助农振乡村特色产业创未来
高秀丽,包欢欢带领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赴贵定县沿山镇开展“科技助农振乡村,特色产业创未来”主题活动,利用药学院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参与到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
首先高秀丽针对果农和公司人员开展了“科学理论指导发展,助力贵州刺梨产业”主题宣讲。随后到该公司厂房,参观整个生产过程,体验以刺梨为主要成分的各种创新型产品,了解山王果刺梨在全国的营销路线和情况。随后对刺梨的营养成分、药用重要性和刺梨产品的新型性进行了介绍,增强果农们对产业的认知和种植技术的把握。活动最后,高秀丽和周巧明给果农们捐赠其主编书籍《药食同源民族药—刺梨》,为后期果农们生产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药学院一直以来致力于服务基层,服务地方,积极鼓励动员全体师生参与到社会服务中,特别是投身乡村振兴和助力健康中国实践活动中。以高秀丽课题组为代表,结合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对刺梨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积极与省内刺梨公司合作交流,探索“产学研一体”的刺梨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贵州刺梨产业公共品牌建设,推动全省“黔货出山”,助力乡村振兴。
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虽已经结束,但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始终牢记志愿者的心中,志愿者们于实践服务中筑牢责任和使命担当的共同基础,拉紧生活和志愿服务的共同纽带,为志愿生活写下生动注脚。
来源:动静新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