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贵州省24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黔南州长顺、独山、三都、荔波、平塘、罗甸6县在列,标志着黔南州1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至此,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实现所有贫困县整体出列,万黔南人民告别贫困历史。这份成绩,含金量十足:贫困人口发生率从年的24.12%降至0.68%,历史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三都、罗甸两个深度贫困县提前一年出列!在全省3个自治州中率先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

对于黔南来说,这张成绩单,来得格外不易。

位于贵州省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的麻山、瑶山、月亮山“三山”腹地的黔南,脱贫攻坚的担子,沉重非常,成为压在黔南人民肩上的新的三座大山!

这里,有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0个县属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1个深度贫困县,1个享受深度贫困县政策扶持县的黔南。

平塘群众采春茶

贫困是事实,但贫困不是宿命。早在八七攻坚之际,黔南人民就铆着一股劲,与贫困较量,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时间忠实地记录了在这场较量中,黔南的稳扎稳打和步步为营:

从年至年,瓮安、龙里、贵定、惠水县相继退出贫困县,个贫困县村出列,减少农村贫困人口77.81万人;

年底,全州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91.55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从年的24.12%降至0.6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年长顺、罗甸、平塘、独山、荔波、三都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个贫困村出列,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3.74万人,剩余农村贫困人口人;

……

就这样,黔南人民一点一点,一步一步,“移平”了压在肩头的贫困“大山”。

在这场消除贫困的歼灭战中,黔南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扶贫政策的光辉照耀下,万黔南干部群众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了“三山”地区最绚烂的脱贫之花!

十条“精准打法”,击中贫困要害

囿于贫困久矣,消除贫困,是每一个黔南人心底的声音。

面对形式严峻的贫困现状,黔南人清楚,要想彻底战胜贫困,还必须有自己的“绝招”。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黔南人根据各个历史阶段脱贫攻坚实际情况,创新思路,敢想敢干,有针对性地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从“区域性扶贫”到瞄准贫困县“整村推进”,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不断总结经验打法,瞄准坚中之坚,攻克难中之难,通过“靶向治疗”,精确定位贫困村、贫困户,因村因户施策,科学配置资源,黔南的贫困歼灭战,越打越精彩。

罗甸县茂井镇大亭社区牛棚村村民喜获油茶丰收

尤其是近年来,黔南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尽锐出战、务求精准。

围绕“精准”二字,黔南州按照“五步工作法”,抓具体、抓深入,下足精准“绣花功夫”,压实责任“军令状”,打好政策“组合拳”,建好产业“增收链”,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年,瓮安、龙里率先摘帽出列;年,贵定、惠水县相继退出贫困县。至此,个贫困县村出列,减少农村贫困人口77.81万人,黔南取得脱贫攻坚的阶段胜利。

惠水佛手瓜成为当地群众致富产业

三山腹地的三都、罗甸等六县,成为脱贫攻坚必须攻克的最后堡垒。

“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为了啃下硬骨头,决战三山之巅,黔南针对三都出台了“聚焦脱贫攻坚,目标不能发散;聚力脱贫攻坚,力量不能分散;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功夫不能做虚”的“约法三章”,火速纠偏,聚焦脱贫攻坚。

移民新风貌周凯摄

年,黔南相继出台了开展一轮全面系统筛查、绘制一张农村人口基数底图、组建一批脱贫攻坚专班、组织一场扶贫干部大培训、完善一个保障精准的组织体系、建立一套落实精准的工作机制、收集整理一本完整规范的档案资料的“七个一”机制。

年,黔南出台脱贫攻坚十条“精准打法”,瞄准“深化认识、提高站位、尽锐出战、动态摸排、完善机制、问题导向、智志双扶、社会帮扶、网格管理、激励问责”等十个方面,“精准”发力,火力全开,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长顺县白云山镇思京村蔬菜基地,当地群众种植蔬菜陈波摄

在一系列精准打法下,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全州共筹集各类资金近33亿元,实施项目个,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着力夯实“两不愁三保障”短板,为深度贫困地区实现脱贫目标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年,位于“三山”腹地的三都、罗甸、长顺、荔波实现了和独山、平塘一起成功“摘帽”,黔南州取得了打赢了贫困歼灭战的决定性胜利。

精神高地指引,书写脱贫奇迹

5年时间,黔南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91.55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4.12%下降到0.68%,全州10个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县(含2个深度贫困县)、个贫困乡镇(含2个极贫乡镇)、个贫困村全部实现出列,在全省3个自治州中率先实现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唯一水族自治县三都摘下戴了33年的“贫困帽”,44个民族,一个民族都没有落下。

黔南人民用33年的接续奋斗,终于登上了象征贫困的三山之巅!

基础、条件、经济水平等在全省靠后,能够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单,黔南凭什么?

除了一系列有创造性、针对性的脱贫实招之外,黔南靠的是挺立在大山之巅的黔南人那一股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气神,靠的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红色基因铸就的精神丰碑!

瓮安县岚关乡白茶基地

黔南州作为贵州红色基因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红色“富矿”。这里有彪炳史册的猴场会议,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伟大转折的前夜”;有中央红军在瓮安江界河强渡乌江,打下了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红色基因滋养着黔南,让黔南人在面对贫困的三座大山的时候,迎难而上,开展了艰苦卓绝的贫困歼灭战。

瓮安猴场会议会址

年2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题为“大关村苦干12年挖掉穷根”的消息,报道罗甸大关村党员、村支书何元亮带领村民抠千年土凿万年石,在“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区域”的喀斯特山区,造出了千亩良田的感人故事。

红色的基因在传承,反贫的故事在继续。

你听,在何元亮之后,罗甸沫阳镇麻怀村,“当代女愚公”邓迎香带领群众挖通出山隧道的“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他们不仅打通出山路,还打通了小康路;

邓迎香带领村民修隧道

你听,长顺敦操乡“背篼干部”行走在山路上那深深浅浅的脚步声,他们用自己的辛苦指数,“背”出了大山群众的致富之路;

你听,荔波县“伙计干部”,走村入户,与贫困群众围炉而坐,心贴心,结对子,谋划脱贫路子的恳切之声,他们帮出了群众的好生活……

荔波黄金百香果丰收

人,一旦迸发了精神动力,就拥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征程中,位于三山地区的黔南各族群众,一代接一代,接续奋斗,苦干实干。这股精神力量构筑起了黔南人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精神高地,也是黔南攻克“三山”堡垒,取得脱贫攻坚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所在。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如今,在曾经满目疮痍石漠化程度严重的喀斯特山区,黔南人民骨子里那传承至今的红色基因,不仅让石山披上了绿装,更浇灌出了最绚烂的“脱贫之花”“小康之花”。

决战“三山”之巅,黔南不是孤军奋战

脱贫攻坚注定是载入史册的光辉一页,决战“三山”之巅,黔南从来不是孤军奋战。

山海同心,情系脱贫。年,“东西部扶贫协作”,把千里之遥的广州市与黔南联系在了一起,开启了一段延续至今的帮扶佳话。

年10月,医院骨科主任王国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仅一个月,就帮助该院成功实施了第一例膝关节镜手术。

医院骨科医生唐玉龙说:“自从医院定点帮扶以来,医院的科室设置、人员培训、技术力量等都大大提高。”

王国亮只是广州帮扶黔南众多身影中的一个。出资、出力、出人,广州市尽心尽力帮助黔南。

数据显示,年以来,广州市累计投入黔南对口帮扶资金19亿元,援建项目近个,受益贫困人口约10万人次。近3年来,共有87家广东企业投资黔南,投资额达45.12亿元,直接带动1.76万贫困人口增收。项目涉及城市综合体、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等行业,黔南成为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地”。广州社会各界向黔南捐赠帮扶资金(含捐物折资)万元,共选派80名党政干部、名专业技术人才到黔南挂职和开展技术帮扶。为黔南培训党政干部0余人次,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人次,为黔南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

在广州的帮扶下,独山种桑养蚕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图为女工正在车间忙碌

山海同心之外,还有来自中央统战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邮电大学、国家投资开发集团公司等4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黔南6个贫困县,书写了深深的“国地情谊”。

年,中共中央统战部的挂职扶贫干部王理,把年幼的双胞胎女儿从北京带到三都,“把家安到三都”。几个月来,在王理牵线搭桥下,带来多万扶贫资金,涉及到农业产业、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多个项目。她说:“来扶贫就是要下到基层,到最需要帮扶的地区,了解百姓最需要什么……”

广州帮扶团到三都调研

阳春三月,罗甸县逢亭镇亩百香果产业带吐绿,柔嫩的枝条,欣欣向荣。这是国家开发投资集团帮助罗甸发展的产业。

年,4家中央单位落实帮扶资金1.9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个,覆盖贫困人口7.5万人,带动脱贫3.2万人。协调社会捐赠.24万元,落实帮扶需求61项。帮助引进企业22家,投入资金.3万元。

同时,黔南创新社会扶贫体制机制,充分发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巨大潜力,组织和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开展精准帮扶,发动企业、商会以及各类社会团体参与社会帮扶,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战场波澜壮阔,追梦路上砥砺前行。继1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之后,黔南将发扬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的精神,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继续保持攻坚态势,建立健全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彻底撕下贫困的标签,贴上亮丽的名片,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张发扬梁晓琳

编辑张涛

编审张发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