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是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好花生在刺梨蓬,哪朵向阳哪朵红”唱响了全国。

走进惠水县人民检察院,大厅两侧的办案区、控申接访处引导标识清晰,办事制度公开,各类服务指示牌准确到位。沿着楼梯拾级而上,楼梯间的白墙上贴有反腐倡廉、正风肃纪类的宣传海报;荣誉室里,全州先进、全省示范、全国先进……一块块奖牌、一枚枚奖章铺满了小小的荣誉室。

“办案区规范、检察文化氛围浓厚、所得荣誉诸多,为什么还是薄弱院呢?”记者疑惑地问道。

“这些主要是年以前的荣誉。”黔南州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刘南翔说。“我们曾经重刑事轻民事,顾此失彼。”惠水县检察院副检察长谢正伟说。“还有适应检察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本领不强,危机意识不足。”惠水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龙建成补充道。

怎么解决?怎么干?要达到什么样的成效?成为摆在省、州、县三级检察院面前的关键问题。

——从队伍管理入手,解决“精、气、神”不足的问题

年4月,在被评为相对薄弱基层院伊始,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余敏到惠水县检察院走访,一天之内,把所有科室访了一遍,与干警们交心谈心,查找薄弱症结。惠水县检察院的发展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最高检、省检院领导多次到惠水县院调研,州检察院领导每半个月到惠水县检察院进行一次指导,帮助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制约检察工作发展的问题。

“要脱薄争先,重回当初的辉煌,关键还是靠人。”被列为全国薄弱基层院后,黔南州检察院选拔配备了优秀业务骨干赵青松到惠水县检察院担任检察长。

赵青松到任三个月,先从“领头羊”找原因,从领导班子抓起,重塑创先争优信心,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努力找准“脱薄”突破口,带动全院面貌焕然一新。他将州院的好习惯好纪律带了过来: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通过党组(扩大)会、“三会一课”、全院干警会、部门会等,把讲政治体现在每一个案件办理中;形成工作好习惯,每办一个案件,都梳理一个关键词,以提升典型案例申报的效率和准确率;加大培训力度,要求检察人员善用、勤用、会用检答网,汇报案件前先行查阅检答网、最高检典型案例、刑事审判参考等,引导办案人员主动学、主动查……

“现在大家精气神回来了,自信心足了,工作劲头上来了,光年就有5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惠水县检察院政治部主任孙建飞高兴地说,去年申报的典型案例,有一例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一例入选全省典型案例。

——从数据指标着手,解决核心业务推进不力的问题

然而薄弱的最主要原因是核心业务指标跟不上。省检院、州检院领导多次到惠水县院逐项分析,谋求突破。

听说贵定县检察院的提前介入工作有思路、有措施,做得好,排全州第一。惠水县检察院的干警都在思考:“怎么实现的?怎么做的?”

很多人将不可置信和疑问的表情挂在脸上。“不信你们就去现场好好学习。”州检察院领导把惠水县院所有条线的检察官都带到贵定县检察院去学习。

“从具体案件入手,及时向上级院汇报,取得上级支持,认真履行检察监督职责……”贵定县检察院检察官们逐一进行解答。

年,惠水县检察院共提起抗诉案件4件,都得到了实质性进展。惠水县检察院的提前介入率从几乎没有提升到40%。自行补充侦查率达到了28%,不捕率也达到了47%,均高于全省、全州平均值。“我们就是要通过一个个案件的办理,来强化我们检察官的监督意识、提升法律监督能力。”赵青松说。

——从人民群众身边的“小案”入手,增强履职成效

群众利益无小事。“脱薄”路上一定要紧紧围绕为人民谋福祉的初心,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才是真正的质效“脱薄”。

惠水县检察院派驻到好花红镇河坝村的驻村书记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该村81岁的村民杨某某想起诉自己两个儿子不履行赡养义务。惠水县院检察官肖婷婷及时了解情况,提前介入,从立案、走访、调解到开庭、判决、执行,全程参与,最终为老人争取到大儿子每月支付元生活费、二儿子每月支付元生活费。

该案是民法典正式实施后,惠水县检察院首例支持起诉的赡养费纠纷案件,该案针对不赡养老人的不良现象,督促“不孝子女”痛改前非,昭示拒绝赡养法理不容,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办理该案的检察官肖婷婷,因此入选惠水县“万人民法典宣讲团”成员,多次以案说法,向基层群众宣传民法典。

在前不久的惠水县两会上,惠水县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提到,履行好诉前主导职责,优化“案-件比”,降低“件”数,刑事检察“案-件比”下降,有效减少了办案环节,提高了诉讼时效。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也从上半年的全省挂末提升到下半年的全省第28名。

“有上级院的业务指导,同级院的对口帮扶,加上自身的能力不断提升,相信惠水县检察院摘掉‘薄弱帽’、奋进先进院指日可待。”黔南州检察院党组书记、代理检察长金海雁对惠水院的未来充满信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