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
旅游扶贫的特色之路怎么走?
-前 言-
日前,世界旅游联盟发布旅游减贫案例,其中贵州有十个案例入选,这是世界旅游联盟对贵州多年来旅游扶贫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旅游扶贫贵州样板的梳理。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旅游扶贫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
贵州旅游扶贫有什么特色路径,旅游行业如何与贫困乡村深度结合,助力乡村振兴?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美丽乡村客栈、旅游企业和相关专家学者。
平坝小河湾景区
-一个受益的村民-
彭芳燕大学毕业后在贵阳一家媒体公司工作,说到她老家平坝小河湾的变化,特别激动——她一步一步见证了家乡因为美丽乡村建设而带来的富裕生活。
年,小彭的父亲在小河湾买了一块地修房子。当时的小河湾只有几十户苗族,居住的大多是一层楼的瓦房,房子里还养猪牛牲畜,村里也没有公共卫生人员。从这里出去只有一条机耕道,交通很是不便。
小彭家乡村民宿和食府
年,国家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一些工人开始进入乡村。由于小彭家就在路边,她父亲看见商机,开了小卖部,生意特别火爆。同时简单做一些餐饮。年,小河湾美丽乡村建设有了点成果,贵安大道修好直通村子,小河湾村民也家家户户搞起了农家乐,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到了年,因为越来越规范,小彭家的家常菜馆正式注册为驿芳庭食府,每到周末络绎不绝的游客来此就餐,小彭家和村里的老乡一样过上了在家就能就业的好日子。
今年虽然遇到疫情,但是小彭家把自己的房子进行了装修,准备推出有十四间客房的驿芳庭民宿,与餐厅共用一个品牌。小彭说,自从外来公司运营小河湾景区后,现在家家户户都开了民宿,深受欢迎,供不应求,但是还不太规范,她家准备做一个升级版的民宿。本来就从事新媒体工作的她,周末都会回家帮忙,并利用新媒体宣传推广自己家的产品。她感慨的说到,现在小河湾的村民因为旅游扶贫,生活过得太幸福了。
平坝小河湾景区
-一个乡村旅游景区的案例-
肖江:您好,彭经理,请介绍下您自己和你们公司。
彭召体:您好,我是小河湾景区运营经理。我们安顺颐居美丽乡村科技有限公司是杭州颐居草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颐居美丽乡村)全资控股子公司,隶属颐高集团旗下企业,是一家专业从事乡村旅游开发运营的科技公司。从旅游区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再到最后的运营管理;从对景区的业态投资,游客引导,到景区的整体提升运营,着力解决美丽乡村建设、创收难的困境,实现“美丽乡村·幸福农民”的目标,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
肖江:请问小河湾是如何从一个贫困村庄一步一步成为一个景区的?
彭召体:年,小河湾村是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足元的省级二类贫困村(全村贫困户98户,贫困人口人),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生活环境差。年年底,小河湾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依托“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秉承“道法自然”的理念,不推山、不填河、不砍树,保留小河湾村的传统民俗风情和田园风光,将河道、绿地、广场、木栈道、沿河观光石凳等有机衔接,打造美丽乡村。现在景区核心区域所有的农户住房均实施“穿衣戴帽”,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生活环境越来越美,真正成为宜居宜游宜养宜兴业的“黔中最美乡村”。
肖江:那把一个村庄当成景区来运营你们是怎么做的?
彭召体:年底,安顺颐居美丽乡村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入驻小河湾景区,接管小河湾景区的运营。先后投建了游客服务中心、颐居草堂、颐居无人超市、美丽乡村大数据、美丽乡村大学、星创天地、帐篷露营基地、共享电动车、亲子乐园、采摘体验基地、房车露营基地、卡丁车、电动车、汽车露营基地等等项目,充实了小河湾景区内的业态。
肖江:目前景区是如何帮助村民的乡村旅游经营点发展的?
彭召体:一是景区引流,通过景区花海场景打造、活动举办、渠道合作、媒体宣传推广等手段,年小河湾景区游客量达到56.1万人次,大幅提升了景区内消费。二是村民培训,每年都组织村民开展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培训内容如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礼仪礼节、经营规范等。三是产品推广,景区内村民经营的产品可以在景区数据网络平台上推广,让村民的产品信息第一时间让游客知晓,如景区内餐饮、住宿、农户家果园等在景区平台都是可以免费推广的。
肖江:请介绍下你们是如何处理公司和村民的关系?
彭召体:小河湾景区采取“企业+政府+村集体”模式运营,公司入驻景区后与小河湾村集体形成利益链接机制,景区内业态项目营收会以一定比例分成到村集体;景区内的用工需求优先由村集体提供,解决当地就业问题,由村委带动当地村民参与到小河湾景区建设发展中来,形成一个小河湾大家庭。
肖江:能否谈谈您对旅游扶贫的一些想法?
彭召体:旅游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旅游扶贫效果显著,带动景区周围农民普遍脱贫致富;活跃农村经济,给县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其他产业迅速发展,是精准扶贫中的重要手段。相信未来,旅游业在当地村民创收创富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
肖江:小河湾景区发展现状如何?
彭召体:近年来,在平坝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小河湾村坚持“生态为本,农旅融合,脱贫致富”的发展思路,加强生态保护,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丰富旅游业态,“春赏花、夏亲水、秋体验、冬过节”,借助全域旅游创建的“加速剂”,引入资本,建设基础,调整产业,全面推进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快速增长,年实现人均收入达元,其中小河湾景区内人均收入达元,全面实现脱贫奔小康。如今的小河湾村“生态优、乡村美、产业兴、旅游旺、百姓富、村民乐”,小河湾村屡获殊荣:“十佳美丽乡村——最具投资潜力乡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全省舞蹈创作培训基地”“贵州省特色民族村寨”“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十佳产业兴旺村”“国家级AAAA级景区”“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年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肖江:那您认为乡村旅游景区该如何发展?
彭召体:我认为有三点,一是产品将精品化、差异化,其实很多乡村旅游景区资源禀赋不如传统大型自然和人文景观景区,乡村旅游后期的产品体验、场景氛围打造变得尤为重要。二是运营专业化,大家都知道大部分乡村旅游景区并无门票,营收主要靠景区内业态,而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园林维护、现场管理成本较高,如何实现村民致富,运营公司盈利,需要专业的运营团队精细化运营管理。三是营销变得更重要,乡村旅游是否有更好的发展,市场营销也起着决定作用,通过活动、渠道、宣传等带动更多游客来体验,最后实现商业价值转化。
小河湾景区夜景
-一个专家学者的调研和建议-
贵州乡村旅游扶贫问题及建议
贵州师范大学殷红梅刘艳
贵州是全国乡村旅游起步最早、率先走旅游扶贫之路的省份之一。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有.7万人通过参与旅游业脱贫致富。十三五以来,全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以“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模式、“三带”(景区带村、能人带户、项目带人)模式、“三加”(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大数据+农户)模式更大力度推进旅游扶贫。截止年上半年,贵州已在66个贫困县开发旅游资源处,建成旅游资源项目处,多个村寨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1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个省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评定的标准级以上乡村旅游村寨、客栈、农家乐经营户达家。已实现旅游业带动就业98.64万人,帮助近90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占全省.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58.36%以上。
我们认为,西江苗寨是贵州旅游扶贫的典型与影缩。西江目前有多户多人,99.5%的人口属苗族。以前吃饭靠种地、收入靠打工,自旅游开发,特别是年贵州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苗寨举办以来,西江苗寨的发展及脱贫致富迅速跨入快车道。游客量从年的77.73万人次增加到年的.4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1亿元增加到.08亿元;西江宾馆、酒店、客栈由年的16户增加到现在的户。年,西江苗寨村民人均收入不足元,年村民人均收入元。目前,西江苗寨千万元户达到10户,百万元户超过40户,十万元户超过户。扎根在西江苗寨参与分享旅游发展红利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多户。此外,全县还有户贫困户入股西江旅游公司,户均每年稳定收益元。
年全省接待游客9.6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多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0.2%、33.1%,实现“井喷”。目前,我省开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寨突破个,农家乐近00家,有个贫困村纳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户,贫困人口人。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62亿人次,同比增长54%;实现总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了36.6%,带动了30.3万贫困人口受益增收。
近年来,贵州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脱贫攻坚与绿色发展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整合资源,部门联动,统筹推进。从而,充分挖掘了乡村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强力引进了社会资本和经营主体,加快了乡村旅游与教育、科技、体育、健康、养老、文化创意、文物保护等领域深度融合,开发出了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了乡村旅游精品化、品牌化发展。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花茂路径”、特色产业发展的“杉坪路径”、“三变”改革推动的“娘娘山路径”、景区带动的“赤水路径”、民族文化创新的“西江路径”、互联网助推的“好花红路径”、产业融合的“云谷田园路径”等多种路径,探索出了“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带”(景区带村、能人带户、项目带人)以及“三加”(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大数据+农户)三大扶贫模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也构建了大旅游助推大扶贫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毕节花都里民宿是一个典型的旅游扶贫项目
我们调研后发现,贵州省旅游扶贫存在如下问题:
(一)乡村旅游扶贫盲目求进突出、同质化现象严重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受贫困村的资源条件、区位条件、要素配套等因素影响,不是所有贫困村都可以搞旅游扶贫。有的边远贫困村寨为了早日实现脱贫,赶进度,低估了旅游项目的市场风险,高估了开发收益,是否有条件开发?何时开发?如何逐步推进?没有对实际情况进行客观评估,就开始“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致使旅游扶贫扩大化,旅游投资出现了一哄而上效果不佳的情况。开发同质化和区域旅游产业同构化现象非常严重,旅游商品雷同、缺乏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很多乡村旅游停留在农家乐的阶段;多地旅游扶贫项目呈现出“散点化”态势,缺乏整体规划,市场竞争力不够,对贫困人群辐射度不够。
(二)乡村治理与旅游资源开发整合能力弱
乡村治理能力建设是当地乡村旅游成败的关键因素。乡村旅游发展中治理能力弱的现象普遍存在,如商业业态杂乱、基础设施落后、卫生环境脏差乱,村民参与治理度低。乡村旅游开发中,往往缺乏战略方向研判,没有正确地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现状、文脉、地脉、业态等重要要素进行分析;缺乏整体规划,开发建设存在盲目性、随意性、破坏性。甚至简单对整体村寨进行“穿衣戴帽”后,便匆匆上马,急于求成,乡村旅游产品粗浅化,没有乡村文化性格的元素和资源活化展示,乡村旅游活力不足。
(三)乡村旅游产业链延伸不足
由于扶贫重点紧盯深度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旅游扶贫过程中,当地政府常常把目光集中在旅游产业链中某个单一项目或产品,而忽视全面统筹,难以认识到乡村旅游业环节多、链条长、见效慢的基本常态,导致长期产品结构单一、文化品位低、特色不鲜明、产业链较短,缺乏核心景区,整体竞争力弱,与其他产业间缺乏横向合作,难以满足现代旅游者的需求,影响了预期效果。
(四)旅游扶贫农户参与度低
由于贫困农户受到土地、资金、能力等生计资本的限制,不是所有扶贫对象都参与到了乡村旅游发展中。以村寨为主的乡村旅游,农户参与方式主要以流转土地和出租房屋为主,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旅游经营中,农户的参与度较低,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较弱,自我扶贫能力未提升,旅游收益外溢效应难以更好显现。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对策是:
(一)精准乡村旅游开发,扶贫脱贫持续有序
乡村旅游扶贫要精准,把村选好、项目做实、利益分配机制到位。优先发展资源禀赋和周边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乡村旅游潜力较大的贫困村,防止旅游扶贫盲目扩大化。以国家标准为基础,提高旅游扶贫开发对象识别度,出台区域化的精准识别标准和精准识别方法,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乡村旅游实际情况,实现旅游扶贫持续有序。
(二)提高贫困户参与度,强化乡村自治能力
构建乡村民众参与乡村旅游治理的创新体系,积极出台支持政策,分类有序建设村民公共事务参与自治平台,促进乡村旅游与乡村社区的协同发展。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建立利益机制,引导和培养农户在乡村旅游中参与和自我发展能力,构建“造血式”长效机制,降低返贫概率。
(三)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扩大贫困农户就业面
加强产业协同,通过乡村旅游规划引导,实现产业融合向纵深推进,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与一、二、三产融合,使之与种养业、加工业等紧密衔接,加快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产业链,引领旅游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拓展乡村旅游功能,畅通农民增收渠道,凸显旅游扶贫效益。
(四)激活乡村旅游载体,创新旅游扶贫模式
通过科学规划、资源整合、利益引导,激活乡村旅游载体,出台多层次的旅游支持政策,引入旅游产业基金、社会资本等,融入乡村旅游载体,更好地共同带动农户脱贫实现持续发展。结合各乡村实际情况,扶贫模式上多样化发展、持续发力,有针对性地创新扶贫载体,提高其精准度、益贫性,争取旅游扶贫效果最大化。
贵州旅游扶贫的成效启示:全域统筹规划才能科学实施,各级精准发力才能落到实处,机制改革创新才能释放潜力,群众共享成果才能激发动能。贵州旅游扶贫的实践证明:守住青山,方得金山。“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就是在绿色发展中实现乡村振兴。
因此我们建议进一步健全乡村旅游系列国标,发挥旅游扶贫云的作用,确保发展优质高效。建议出台旅游资源资产化评估、核算标准或办法,建立旅游资源产权交易中心,提高“青山”转化为“金山”的效率。肯请国家在今年万人次职工技能提升计划,以及职业院校扩招中,向西部地区旅游人才培养、培训倾斜。
遵义大发渠酒店
肖江观察
今年五一,是旅行社恢复接待工作的第一个小长假。贵州黔运交通客运旅行社作为一家旅游行业的新兵,积极谋划,推出了“赏九洞天,摘红玛瑙樱桃”这一景点和乡村采摘相结合的线路,以及摘开阳枇杷、麻江蓝莓等采摘线路,助力复工复产。这些体验型的乡村旅游产品,为旅行社获得了较好的收益,也为其找出了一条新路。
从江大歹苗寨原来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少数民族村寨和深度贫困村,村寨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在国有旅投的帮扶下,规划和打造了大加榜国际山地旅游区,今年7月31日开园迎客,旅行社联手村寨推出了苗族文化非遗体验游、特色产品加工游,以及探秘历史、写生摄影、教育研学、亲子度假等系列旅游产品。在今年国庆八天假期里,从江大歹苗寨成为旅行社线路新宠,这条旅行社助力扶贫线路还获得各家媒体点赞。
同程旅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旅游集团20强”和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榜单,在年入选了“中国民营企业强”和“民营企业服务业强”榜单。因为同程旅游集团所在的苏州对口帮扶铜仁,作为旅游企业,同程对铜仁开展全年旅游营销,助力“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品牌升级;利用其平台优势,为铜仁打造“AI智能旗舰馆”;为了提升热度,打造“苗乡绝技、神奇松桃”全球验客大赛;为了拓展渠道,帮助铜仁在长三角做品牌推介;提升旅游从业人员专业度,同程提供学习空间,并从智慧旅游、旅游营销等方面开展多次培训,受训人员超过人,取得了不错的反馈。该扶贫项目作为旅游减贫新模式的典型案例成功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
同时依托黔东南旅游大生态,同程旅游结合线上线下大平台,打造黔东南旅游目的地大营销。基于黔东南州与杭州对口帮扶战略,以杭州市场为切入点并配合同程线下覆盖10城百家门店的全面推广,让大美黔东南红遍神州。借助广州-黔南对口帮扶政策优势,同程整合广东优势企业,针对黔南州优势资源做定向沟通,形成品牌和产业合作,最终超过十家企业签约助力黔南州产业扶贫。
日前,贵州旅游协会旅行社及门店分会与媒体发起了“益游贵州”旅游扶贫公益行动计划,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山地旅游体验为主线,对贵州自然生态、乡村休闲、民俗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进行梳理,通过公益自驾、旅游扶贫、对口帮扶、电商推广等形式,推动贵州旅游精准扶贫。协会旅行社门店以及导游、酒店、自驾游俱乐部、电商平台共同参与,开展贵州旅游行业扶贫行动,实现政府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合力效应。并倡导在旅游的同时,保护青山绿水。
贵州的贫困村寨大多在山清水秀的大山里,很多地方甚至是民族特色浓郁的少数民族村寨,是当下非常优质的旅游资源和高端旅游目的地。事实上,很多大型文旅企业对贵州乡村的扶贫工作,一方面是基于情怀,另外一方面也是看好乡村旅游的市场前景、文创潜力。我们本土的文旅企业今后是否也应该转化思维,从扶贫到营销贵州的山珍、风物之旅,也许可以为后疫情时期的贵州旅游找到一条新路。
栏目顾问团
殷红梅
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院长
三级教授
韩军
贵州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杨春宇
贵州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三级教授、博士、省管专家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旅游产业研究中心
上期链接:影视剧热播能否为贵州旅游赋能
策划、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肖江
视觉|黄靖李若莹
编辑|陈景雄
编审|赵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