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东与黔东南州相连,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曾是南方出海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黔中通往川桂湘滇的故道,商贾云集、物流通达。黔南境内航空、铁路、公路、河运纵横交错,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省级森林公园5个。在这里呢,就有一所学校,被誉为“花园式学校”,它就是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11月21日下午,贵州交通广播邀请到来自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罗俊,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座花园式的学校——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据了解,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省人民政府于年8月批准建立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年成立的黔南农校。今年,也是学院办学65年、建院20年的重要时刻。学院占地面积亩,校园内山水相连、绿树成荫,绿地率达70%以上,享有“花园式学校”美誉、我们学校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是教育部命名的“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首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是贵州省优质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立项学校,是全省唯一的3A级研学景区校园。
主持人刘峰:以前在大家的印象中呢,黔南职院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但是近几年来,它也越来越引人注目了,在“十三五”期间,学院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呢?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罗俊:确实是这样。我是年到黔南职院工作的,当时的黔南职院大部分基础设施都是原农校、民干校、州委党校原有的十分陈旧的校舍,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有的甚至是50、60年代的建筑,教学设施设备十分陈旧,严重制约了学院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当时我们的在校生只有人,招生十分困难,曾经有人戏称“黔南职院一亩地招不到一个学生”。年,学院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我们确立了“”的发展思路,紧贴贵州、黔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焦主业,履行主责,实现了建成黔南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省级优质高职院校两大目标,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办学规模扩大、内涵建设提升三大任务,党的建设、基本建设、内涵建设、文化建设四大建设卓有成效,以治理工程、基本建设工程、开放办学工程、招生就业工程、内涵提升工程、质量提升工程、人才强校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为重点的八项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院实现了全面突破、跨越发展、后发赶超,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办学规模明显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实力明显提高,师生精气神明显提振,美誉度社会认可度明显提升,黔南职院成为贵州职业教育后发赶超的范例,由“不合格学校”跨入全省优质校行列。
主持人刘峰:我们注意到一点,咱们学院有一个“黔南职院一家人”的人文精神,那么在将一所全省挂末的“特困户”学校,实现了向省优质高职院校的华丽转身的这一个过程中,咱们学校是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罗俊:近年来,学院党委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发扬“黔南职院一家人”的人文精神和“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工作精神,形成了以“三级书记”抓党建为统领,以“三职教育”(职业道德培养,职业技能习得,职业形象塑造)为方向,以“七个育人”(红色文化基因育人、工匠精神操守育人、传统文化滋养育人、民族文化和谐育人、生态文化山水育人、军旅文化纪律育人、典型标杆示范育人)为路径,课程思政“五分钟”为抓手,育“三好”红心工匠(一个好品行,一副好身体,一手好技能)为目标的“”育人体系,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打赢了无数个事关学院生存和根本发展的硬仗,干了过去十五年应该干而没有干的实事,闯出了黔南职院发展的新路,讲出了黔南职业教育的好故事,书写了贵州职业教育的黔南奇迹和黔南方案,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坚持党建统领,充分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确立了“党建带校建、校建立优校、优校保发展、发展促双高”工作主线,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专家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结构。出台教职员工“十严禁,十不准”规定,真正把规矩挺起来、严起来。二是加强内涵建设,有效推进“三教”改革。紧贴黔南发展战略和重点产业,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实习实训、教学模式、产业对接等方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以深化“三教”改革为突破,围绕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职业技能习得和职业形象塑造,探索出了“知行合一三结合,工学结合三阶段,德技双修三达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质量逐年提升。三是狠抓平台建设,着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院党委按照州委、州政府“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全建成”的总体部署,完善学校的教育、服务、区域功能定位和目标定位,内强管理,外重联结,主动出击,理顺关系,争取多方支持,整合资源,累计投入5.4亿元,新建教学基础设施18万m2,投入万元新建实训基地,投入余万元用于专业建设等,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学院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重点,牵头组建了“黔南州职业教育联盟”,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行合作、校政合作,与多方搭建科研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人员互聘、文化共建、人才共育。吉利汽车产业学院落户学院,大隆传动等一批小微企业入驻学院,实现了车间即课堂、车床即课桌、师傅即教师、学生即工人。四是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为育人培根铸魂。修订了院徽、院旗和“一训三风”,确立了师生的“四好”标准,将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等融入教学、管理、服务、培训、日常行为,涌现了第十届贵州省“感动校园十大人物”并荣登“中国好人榜”的王开菊,一个月内连续2次打破世界纪录并荣获“贵州省道德模范”、“贵州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东京残奥会银牌获得者的刘道敏,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茶艺技能大师冯丹绘、全省高校十大创业英雄罗心华等优秀学生。
主持人刘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之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学校今年学习教育方面的头等大事。咱们黔南职院这一块的工作是怎么抓的呢?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罗俊: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们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职业教育特点,突出围绕“四新”服务“四化”,助力乡村振兴,形成了以“育红心工匠、做职业英才”为抓手,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我们的做法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育红心。我们用好课堂主阵地,通过“思政5分钟”,将党史学习教育进课程内容、进教学过程,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举办“学党史颂英雄”百场诵读活动,用真情歌颂党和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抒发对祖国的炽热情怀。举办书画展,以书法、绘画、剪纸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建党百年以来的诗词歌赋、英雄人物、重大事件、历史时刻、时代风采。全院所有班级通过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加强党史学习。二是守初心。学院成立乡村振兴服务总队,各系结合专业特色分别成立分队,引导师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中。建筑工程与设计系学生成立“一路黔行”工作室,师生发挥自身特长,用简单易懂的文字、引入注目的色彩制作农特产品的包装设计,让“丑婆娘”变“俊媳妇”,塑造地方品牌,提升了产品档次,三都县中和村的鹌鹑蛋,经过学生包装后一盒从原来的20元卖到了50元,直接让产品的利润翻番,增加带动合作社社员的收入。绘出“遵义会议会址”、“邓恩铭故居”等一系列贵州红色地标图案,并将图案用作“匀山雾水”矿泉水外包装,提醒后人缅怀历史、铭记先烈,饮水思源、砥砺前行。汽车工程系针对贵州山区地形复杂的特点,成立“黔之翼”无人机植保服务队,利用无人机作为飞行平台,搭载药箱、喷洒设备或者监测设备,对农田进行喷药或者数据采集,用无人机代替人工进行作业,喷洒农药,至少可以节约50%的农药使用量,节约90%的用水量,很大程度的降低资源成本。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已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无人机植保面积12万亩,为农户节约资金余万元。三是强信心。今年以来,学院先后荣获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贵州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成为全省高职院校中唯一的省级预征班建设试点单位。学生刘道敏在第十六届东京残奥会夺得女子米蛙泳SB6级银牌;在第二届全省学校国旗护卫队技能大赛中我院国旗护卫队获高职高专组一等奖和最佳人气奖。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学用结合,知行合一。通过这些比赛既让广大青年学子感受红色文化,学习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又增强了学生对职业教育的信心。在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阳光高考”开展的年“院校满意度”评价中,我院连续两年位居“贵州省高职高专院校满意度排名”第2位。8月12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视察我院,对学院办学理念、模式和效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我们面向“四化”内涵式发展,探索创新培养机制,为地方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当前,我们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院印发了六中全会精神“六进”工作方案,确保六中全会精神在黔南职院全员全覆盖。
主持人刘峰:学习好党史,我们才能赓续红色血脉,汇聚奋进力量。目前咱们黔南职院有哪些专业学科呢?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怎么样?学生毕业后发展方向怎么样?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罗俊:我们按照“以专业建群、以群建系”的理念来设置专业学科。主要围绕省、州重点产业,围绕服务“四化”,助力乡村振兴来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我们形成了以会计、建筑、汽车3个专业群为重点,山地特色农业、大数据应用2个专业群为特色,其他专业补充的专业格局,目前,学院设有管理系、会计系、大数据与电子商务系、现代山地农业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建筑工程与设计系六个系共25个专业,涉及农林牧、土木建筑、大数据和电子商务、财经商贸、装备制造、旅游和公共管理等领域。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群1个、省级骨干专业5个。学院现有教职工近人,其中专任教师余人。教授、副教授80余人,“双师型”教师余人,兼职教师余人,在校生10余人。我们培养的学生主要还是在省内就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平均为96.43%。
主持人刘峰:我们也看到,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高中和大学的门槛也在不断提高,很多家长会认为进入职业学校不是最好的选择,那是不是只有拼命考大学这“华山一条道”,职业学校就一定培养不出人才吗?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罗俊:长期以来,“考不上高中去读中职,考不上本科去读高职”的观念在不少人心中根深蒂固,现在,确实到了我们需要改变观念的时期。我们国家对职业教育是越来越重视,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拥有1.13万所职业院校,万名在校生。随着我国经济进行高质量发展阶段,整个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会更加旺盛。不管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是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变,都需要更多高素质技术进人才,需要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支撑。职业教育是一种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类型教育,而不是一种教育层次。一方面需要我们自身发力,用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打破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误解,另一方面需要提高我们人才培养的水平,打破人才培养“天花板”。让职业教育学生与普通教育学生在升学、求职、工作待遇、职务晋升等方面享有更平等的机会。
今年4月,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10月份,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可以说,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最后,感谢大家对职业教育、对黔南职院的关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