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治疗白癜风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95089.html

8月28日,记者从黔南农业农村局获悉,黔南州出台了《黔南州落实年“黔货出山·风行天下”夏秋攻势行动的若干措施》,用28条硬核措施推动黔货出山。

记者从这份文件中看到,28条措施包含摸准底数、主体转型、订单落实、统一组织销售、统一种植布局、疏通农产品加工供应渠道等措施,涉及州商务局、州农业农村局,以及各县(市)党委、人民政府,全方位合力助推黔货出山。

为了助推黔货出山,黔南州从年开始,就全力以赴。

年初,省委书记孙志刚要求“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全省上下掀起了农村产业革命的热潮。黔南州牢牢把握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在思想观念、产业发展方式和工作作风上抓具体抓深入,探索出一套有针对性的黔南做法,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效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罗甸火龙果种植户王芹香采收火龙果(通讯员班方智摄)

两年时间,黔南州农业围绕“八要素”,黔南农村产业革命实现了“六个转变”:从自给自足向参与现代市场经济转变、从主要种植低效玉米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转变、从粗放量小向集约规模转变、从“提篮小卖”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从村民“户自为战”向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转变、从单一种养殖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

数据显示,黔南州年农业增加值增速5.9%,位居全省第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速11.1%,排名全省第一。

具体是哪28条?跟着记者往下看。

1、摸准底数要快。各县(市)要在前期已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尽快核准本地大宗农产品生产主体、品种及产量、上市时间、上市数量、主要销售渠道(目标市场)、订单签订等情况,并在8月底前完成生产、拟销售情况动态统计情况。

2、主体转型要快。加快推动并完成县级农业投资平台公司向流通主体转型,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给予大力扶持奖励,提升与省内外大型流通企业对接合作能力,主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参与本地农产品流通工作。各县(市)在8月底前要完成国有平台企业向流通型主体转型,每县(市)至少有1家流通企业。

3、订单落实要快。州农投公司、泉之涌果蔬公司作为州级主体流通企业,必须在8月底前完成与省现代物流集团(蔬菜集团)、广州江楠市场、贵阳农投集团等大型流通企业的合作协议签订,大力发展直供基地、订单农业,各县(市)平台公司在9月中旬前要完成与农产品销售企业的订单签订。

4、“七进”工作要快。统筹州县两级力量,发挥行业协会优势,继续抓好农产品“七进”工作,推动农产品进学校、医院、机关、企事业单位、超市、批发市场,构建长期稳定的农产品产销对接关系。培育和优选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分梯队挤进配送名单,加强对贵州永红食品有限公司、贵州苗姑娘控股集团等37家“进军营”配送企业的指导,推动黔南更大数量、更多品种进军营食堂和官兵家庭。8月底前,完成农产品“七进”订单签订,确保在州内公共机构农产品本地采购占比提升到85%以上。

5、秋冬种谋划要快。扎实做好农业生产夏秋管理和秋收秋种工作,早安排、早落实,提前做好种子、肥料、地膜等农用物资准备,优化种植区域布局,选好接茬作物,大力发展秋冬蔬菜80万亩、食用菌2万亩、“双低两高”优质高效油料作物万亩。州级在8月底、县级在9月10日前完成秋冬种工作方案。

6、落实“一把手工程”。严格落实州委州政府领导领衔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工作制度,充分发挥12个产业发展专班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紧盯目标市场,研究问题、破解难题,以提高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应对市场竞争。县乡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加强对市场的研究,瞄准体制内市场、省内市场、省外市场,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做好农产品销售工作。

7、统一组织销售。州农投公司与县级平台公司组建农产品销售联盟,加强与贵阳农投集团合作,积极抢占贵阳生鲜农产品市场,在省内社会化市场采购体系年均占比提升到40%以上。借助佛手瓜、茭白、绿壳鸡蛋等优势单品闯进江浙、上海等东部沿海市场的经验,吸引优强企业在我州建立直供基地,按照市场需求扩大优势单品规模开展订单生产。依托18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发挥黔南农产品配送中心作用,不断提高黔南农产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销售量。组织专班团队,跟踪四川、重庆、湖南、广西等周边市场,扩宽渠道促进农产品外销。

8、统一种植布局。认真分析市场、深入研究市场、准确掌握主要目标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优化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面积、比例、茬口等。在发展“优质专用”大宗特色农产品和独具特色农产品的同时,多渠道引进“名特新优”品种,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市场、不同季节、不同消费群体对农产品具体品种、品相的不同偏好,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9、统一提供种苗。建立奖励措施,引进优质种子企业到我州建设种质资源场,提升辣椒、茄子、茭白等优势制种基地建设水平,扶持创新型种业企业发展。州农科院要在州内高、中、低三个不同海拔种植区域,创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种试验示范基地,确保有适宜种植的品种、技术和模式分区域进行推广,特别是对三个优势单品辣椒、瓜类、茭白要统一集中育苗,分别按照可供大田移栽80万亩、20万亩、8万亩进行育苗,既保证品种品质好又降低育苗成本,提高产业发展效益,解决种苗受制于人的问题。

10、统一基地配套建设。坚持“建、管、用”并举,围绕优势产区,结合主导品种,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物力财力,向重点区域倾斜,科学合理建设,不断完善水、电、路、育苗中心等基础设施。依托今年获批的个总投资万元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项目,各县(市)要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村社合一、州县农业投资公司及其他经营主体,建设一批田头仓储保鲜、分拣包装、产后初加工等设施,提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

11、统一技术服务。围绕主导产业、主打产品,组建州县专业技术服务团队,确保主导产业、主打产品有人抓有人管。充分发挥黔南职院、州农科院作用,对口组建相应技术团队,定点到基层一线开展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技术服务的方式,着力满足农业生产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服务需求。加大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强化企业对产业全过程技术服务指导,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各县(市)要按生产季节培训一批职业农民和科技二传手,每个基地至少有1—2名技术人员开展服务指导。

12、统一品牌创建。突出绿色、生态、健康、安全优势,整合茶叶、水果等特色产业品牌,统一注册、统一商标、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以区域公共品牌强势统领特色产业品牌,做好“绿博黔南”等州级集体公用区域品牌申报管理,不断提高黔南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把好农产品产地准出关,严厉查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维护好黔南农产品品牌形象。

13、解决物流成本高的问题。统筹指导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探索农产品生产物流企业融资新模式,支持以融资与融物相结合、信用担保、适度降低贷款利率等形式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做到应贷尽贷快贷,最大限度给农产品流通企业以金融支持。降低物流成本,推进不同物流运营商物流费用相对统一。落实省政策奖励的同时,利用广州市对口帮扶(消费扶贫)项目安排的万元资金,对开拓省外市场具备一定销量的重点物流主体予以物流补贴;对创办种养基地达到一定规模、帮助当地农业产业提升“三化”水平成效好的省内外生产流通主体予以奖励,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夏秋攻势行动中来。

14、建好农村经纪人队伍。坚持把农村经纪人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力量,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办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加强农村经纪人法律法规、农产品营销和经纪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发挥他们扎根农村、熟悉农业、了解市场、信息敏锐、头脑灵活的优势,把千家万户的农产品从田间地头汇集起来,走向城镇市场。注重挖掘一批有活力、有能力、有实力对接省外市场的产地型和市场型农产品经纪人,到今年底各县(市)农村经纪人保有量稳定在10人以上。

15、畅通电商销售渠道。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收集全州适合电商渠道销售的农产品入驻到“黔南丰采”开展线上销售,打造以服务餐饮企业等团体客户为主的B2B模式。引导单位干部职工采取“以购代捐”“以买带帮”等形式在“一码贵州”采购本地农产品,推动消费扶贫。引导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入驻拼多多、天猫、苏宁等国内各大电商平台,开展全网销售。开展县域农村物流配送整合,开通农村配送专线,打通农产品上行配送通道,提高农产品配送效率。不断完善农村电商运营中心和服务站点建设,建好覆盖县乡村的快递物流体系,各县(市)围绕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培育1—2个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涉农企业、园区和合作社,进行互联网+业务提升改造,培育成为本土电子商务发展主力军。

16、疏通农产品加工供应渠道。依托惠水刺柠吉、贵定汇源天泷刺梨产业园等项目,引导潮映大健康、恒力源、山王果等刺梨加工企业组建企业、技术、营销联盟,加大新产品开发和推广力度,保证全州刺梨鲜果销售无忧。推动老干妈、味莼园等加工企业加大采购本地辣椒、生姜等蔬菜原料力度,增加精深加工产品种类和产品附加值。每个县(市)至少培育2家以上产值1亿元以上的省级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2个以上精深加工企业。

17、建立沟通协作机制。破解现行政策不系统、没有合力等问题,加快完善政策措施,打通农村产业革命的最后一公里。建立健全州县、政企、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协作沟通,在活动开展、政策支持、项目实施、数据统计等方面形成合力。充分调动行业协(商)会、中介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主动参与产销对接工作。

18、强化工作调度。坚持周调度、旬分析、月通报,动态掌握县内大宗农产品品种、产量、上市期、产地价格和省外市场销售情况等,强化督促指导力度,切实解决好农产品销售问题。在夏秋攻势行动期间,同步统计各县(市)开展产销对接的场次、农产品销售总量、销售品种、销售价格、销售终端等情况,每月30日前将本月工作情况报送至州农业农村局。

19、加强统计分析。州农业农村局要做好前置审核,负责对农产品销售数据的分析研判;州商务局要负责汇总、上报销售数据,并主动与省有关部门对接,及时将相关情况报送州委、州政府。各县(市)对上报的数据要认真把关,注重监测分析,搞清楚内在逻辑关系,把问题剖析透彻,精准施策,确保数据真实可靠,不虚报瞒报。

20、注重过程跟踪。按照生产主体认可、流通主体认可、销售主体(市场)认可、考核主体认可“四个认可”的原则,各县(市)要收集产销合同文本、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底单、绿色农产品通行高速路证明、省内外销售市场进场证明等有关材料,确保农产品销售真实可查。

21、比规模,晒优势单品连片发展。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以坝区为重点,通过“庭院经济”把山坳、坡地、山地等串联起来,建设起相对集中连片的大型优势农产品基地,加快裂变式发展,迅速扩大供应量。

22、比标准,晒优质等级产品占比。加快制定绿色、有机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执行生产、加工、流通和质量安全标准,大力提升农产品分拣包装加工水平,推动规模化基地采用标准指导生产比例达到90%以上,生鲜农产品实现清洗、分级、包装销售比例达90%以上。

23、比销量,晒农产品卖得好。既要比农产品“七进”行动、抢占省内市场、拓展省外市场的农产品销量,又要比各类销售占比,更加突出优势单品外销占比,倒逼提升各地农产品“三化”水平。各县(市)要不断拓展农产品目标市场,确保黔南农产品源源不断销往省外,提高省外市场占有率。

24、比效益,晒亩产综合效益。践行“亩产论英雄”理念,加强作物茬口衔接,提高播种质量,提升优质比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秋冬种植效益。

25、比可持续性,晒稳定供销关系。适应市场需求,科学安排种植品种和茬口,通过三大主力持续发力,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打通产销“拦路虎”,形成稳定供销关系,实现“以销定产”,培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6、比查实有据,晒统计资料完整度。各县(市)要做好农产品销售统计,及时收集、更新有关印证资料,州级将组织人员按考核办法进行查验核实。

27、实现农业产业增效。确保不发生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着力稳定粮食生产,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大力发展12个特色优势产业,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确保完成农牧渔业总产值亿元以上,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稳定经济社会大局提供有力支撑。

28、实现农民群众增收。依托“村社合一”全覆盖,将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组织起来,通过村级合作社集中流转农村闲散土地入股龙头企业参与产业发展,构建农户、合作社(村集体)、企业紧密的利益联结,帮助农民稳定获得订单生产、劳动务工、反租倒包、入股分红等收益,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稳定增收,确保完成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以上,全力助推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全面开启乡村振兴之局。

贵州日报当地融媒体记者梁晓琳

编辑高荣华

编审张发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