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黔南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渔业有关部署,大力推进生态渔业发展,在土地使用受限,渔业养殖面积增加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单产成为制约渔业发展的瓶颈。黔南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长期稳定在32万亩以上,但单产仅达到25㎏/亩;池塘面积保持在2万亩,单产仅达㎏/亩,低于全国20%,这其中还包括鲟鱼高产流水池塘带动下,真正的土池塘单产远不足㎏/亩,在全州渔业产量中,池塘养殖和稻鱼产量占比高达70%以上,稻鱼和池塘单产不高,已成为渔业发展“卡脖子”的重要难点和痛点。

今年,全省凝心聚力坚决抓好粮食生产,张贴榜单,激励技术人员创新创业,黔南州渔业技术专家团队积极行动,主动担当,先后承接全省“沟溜式‘稻+鱼’小面积高产示范”和“池塘设施养殖集中连片高产示范”,通过制定详细计划,拿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选定在龙里县湾滩河镇翠微村何明贵户开展“沟溜式‘稻+鱼’小面积高产示范”,在长顺县代化镇睦化村贵州坤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池塘设施养殖集中连片高产示范”,力争通过揭榜示范,破解难点痛点,为公司创收,带群众致富,为全省打造巩固脱贫攻坚样板区添砖加瓦。

榜单在手,使命在肩。在龙里县揭榜示范点,为抢抓农时,团队在不影响农户插秧的前提下,积极动员农户,目前完成了鱼沟的开挖,通过控制沟坑占比低于10%的条件下,开挖鱼钩,能有效拓宽稻鱼生存空间达水体以上,比平常小鱼沟增加以上的生存空间,让突破技术壁垒,实现稻鱼高产成为了可能。

在长顺县,贵州坤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外行从事池塘养殖鲈鱼的企业,池塘面积达80亩,年产量并不高。团队通过查看公司养殖生产记录,发现公司渔药、调水剂、保健品等使用比较多,鱼病致死占比大,投料不够精细,饵料系数较高,增氧机使用不当,缺氧死亡时有发生,养殖尾水未能有效处理,养殖模式还比较粗放。针对以上问题,团队找准病根,对症下药,通过与公司协商,沟通本次揭榜方案和计划,通过一是加强养殖过程管理,减少渔药、调水剂、保健品使用,降低死亡率;二是定时通过测产,按照“三定”原则,调整饵料投喂,降低饵料系数;三是增氧机使用要根据天气变化调整,切实做到阴天次日清晨开,晴天中午开,阴雨连绵半夜尽早开,确保池塘溶氧达标,降低风险;四是将最低位的池塘改造成为尾水处理池,通过漂浮式种植空心菜,放养鲢鳙鱼,栽种水草形成生物净化池,确保尾水达标排放。团队的方案得到公司的认可,公司表示支持,为揭榜工作推进打下基础。

黔南州技术专家团在长顺县选择池塘养殖示范点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黔南州渔业技术专家团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尊重科学,拿出大胆闯、大胆干、大胆拼的精神,立足实际,扎实工作,用技术实现自身价值,将论文书写在黔南大地上。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630.html